•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中国养老院的真相:吃喝等死,天伦之乐是奢侈品

来自:海那边鲸舟保险 0 0 2020-08-28
..

前两天有个新闻,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项调查:


中国月入2千以下的有9.64亿人。


..

很多人质疑这个数字,那是因为很多角落我们看不见也接触不到。


文章中有个数据吸引了小鲸的注意,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6亿人中,564万人收入为零。


这些人大部分可能是农村的老人,年纪大了干不了农活了也没有养老保险,有儿有女有人给钱的还好点,没有收入就等于在等死。


其实,北上广深是幻相,三四线农村乡镇才是真相。


..

经济发达点的乡镇能在镇上建立养老院,把这些鳏寡孤独的老人集中供养起来。


但有一个不说出来的事实是:这些养老院,无论是高档的还是中等的还是低档的,只要进去了,大部分就是在吃喝等死。


养老院给人最初的印象:窗明几净,设备齐全,老年的健身室、棋牌室等硬件设施可谓一应俱全,护理人员也是面带微笑,精心护理着老人家。


但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养老院的玻璃窗外,楼道的窗都加上了护栏。


而这些目的只有一个:防止老人自杀。


老人的自杀率是很高的,而他们大部分自杀的理由都是:不愿再给儿女增加麻烦,成为废人拖累他们。


养老院一间屋子,像病床一样排序着六到七个单人床。一个柜子每人有一小溜放衣服,那空间就像工厂里工人挂工作服的小柜子。


..


为了打理清洗方便,这里的男男女女都被剪成了寸板头,一律套着儿童穿的那种背后系布绳子的反穿衣,在这里你几乎认不出男女来。


这就是一个老人余生全部的个人空间,没有生命的尊严也没有个人隐私。


养老院以老人的身体安全为第一要务,尽量限制老人的活动范围,也不鼓励他们能动性的表现,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了。


但是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老人来说真的是一种享福吗?


很多老人都是吃完了早饭等着吃午饭,吃完午饭等着吃晚饭,吃完晚饭常常会有老人感慨“一天终于又混过去了”,语气当中有些调侃,又有些无奈,好像终于完成了今天“活着”的任务。


“吃喝等死”就是最能形容他们生活状态的词语,没有新的期盼,也没有目标,浑浑噩噩,过一天是一天。


..


在养老院中,代理子女履行孝道、照顾老人的是一线的养老护理员,社会学家蓝佩嘉称之为“孝道的市场转包”。


在中国的养老院中,这些护理员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中老年女性和城市里的下岗女工,我们平时都笼统地把她们称为“阿姨”。


同样是被叫做“阿姨”的照顾工作者,养老护理员的待遇比月嫂、育儿嫂要低得多,三四线乡镇养老护理员的月收入还不到三千块。


没有高工资,谁愿干又脏又累风险又高的活呢?


大部分养老院通常一个房间有两个倒班的护理员值班,面对这么多老人需要照顾,两个护理员怎么会有好的心情和好脾气呢,因此国内护工打老人的新闻层出不穷。

 

..


不光国内面临护工人员人数太少需求量大这种问题,疫情期间加拿大的养老机构也成为加拿大疫情的重灾区。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的一家养老机构就曝出了惨绝人寰的新闻,疑因担忧感染新冠肺炎,养老院的护工纷纷逃跑。


结果导致了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无人照料,多达31人无法进食满身秽物在几周时间内相继离世,根据尸检结果显示,其中5人死于病毒感染。


雇佣关系薄弱,护工权益和生活得不到保证,倒霉的最终还是这些老人。



..


天伦之乐,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奢侈品。


社会变革带来的家庭结构之调整,生存压力倒逼的中年危机之焦灼,正让老龄化中国哀伤不断,悲剧不止。


中国的老人们均有一种传统的思想,那就是“养儿防老”,所以大多数心里都极为苦闷。


因为现在年轻人或中年人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耐心放在照顾老人身上。


而远离了家人的老人,极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爱好,精神上的孤寂和心灵的干枯没有人慰藉,他们连与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的眼光都是呆滞的,看了一些老人的照片就想到了自己将来老的时候,特别辛酸。


..

作家戈舟在《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空巢老人调查》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老夫妇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家境优渥良好,两个儿子优秀:一个毕业于北大,一个毕业于人大。


两个儿子定居北京后,努力打拼,成家生子,都买了150平米的房子。


功德圆满的老夫妇,身体好时也曾结伴出行,周游世界。


但当疾病突然来访,老头儿住进医院治疗,老太太累倒后被邻居发现才捡回一条命。


此后,衰老和病患终日相伴,脸面和尊严荡然不存。


儿子们除了请假回来照顾几天,很快就迫于工作和生计压力,杀回北京。病床上的老两口,只能相互打气,彼此搀扶。


出院后,儿子们谁也不主动提出“到我家来住”。内心骄傲的老夫妇,也不愿过度打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私人空间。


他们花钱雇佣保姆,接二连三雇佣了好几个,发现职业精神匮乏的服务行业,很多保姆根本配不上那动辄大几千的工资。


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最终让他们选择了养老院,并最后一次立下夫妻之约:如果一个人先走,另一个人一定想尽办法紧随其后。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