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抱团养老”终散伙,亲历者讲述现实真相,太残酷!

来自:海那边鲸舟保险 0 0 2020-08-28

..


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


大家肯定都看到了很多新闻,几个老年人住在一栋房子里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在欧洲流行起来后,逐渐进入中国。


近几年,不少地区和家庭也纷纷开始探索和尝试。


最近,93岁的上海老人浦逸敏和她的老伙伴们实现了一个心愿——把曾经“众筹”买下,用作互助式养老院的小楼“慈舟养老院”捐给了村委会,让其继续为村里老人服务。


..


21年前便出现的“慈舟养老院”,无疑是超前探索“抱团养老”模式的一类典范。


据了解,21年前,浦逸敏老人和她的老伙伴们以时髦的“众筹”方式买下了一幢空置二层小楼,取名“慈舟养老院”,意在互助养老、同舟共济。


可近些年,入住者越来越少,老人也不得不捐楼。


但这样的养老方式,真的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退休老人吗?


今天就来听听一位“抱团养老”亲历者的心声吧!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倾诉者:薛阿姨 67岁 退休职工

她说:抱团养老的另一重困境,把我们拆散的就是“钱”。



..

钱让这个团儿抱不紧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抱团养老的文章,好多同龄人也都在看。今天我决定也和你们说说,我的抱团养老经历。


一般抱团没抱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选择的方式不太合适,还有一些感情纠葛。


给老年人提了醒。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适,不掺杂感情,也会出问题,而最大问题,就是钱。


不是说有钱没钱,而是说,在这个团体里,大家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这个团儿还是会被钱拆散。


我们有一个抱团儿养老的“小团体”,要算起来,有七八年了。


我们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可之后,又慢慢地减少。


现在,我在的这个“组”还有5个人,其他的人,有的回去“自己过”了,也有的成员另组了新的组。


大家热闹过,也确实从中获得过快乐和帮助,但其中的烦恼真不少。


我们抱团养老的想法源于相关的新闻报道,据说在一些社区,早就有这种方式,有个“官宣”的说法,叫互助式养老”。


一个社区里的老人彼此关照,年轻的照顾年老的,或是同龄的彼此帮助。据说有的坚持了10多年,做得好的社区,还有社工在其中帮助。


我们住的是老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而且,都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邻居,平时打头碰脸的,关系挺好。


看到人家这种榜样,大家也就慢慢说起这个话题。老邻居们年龄越来越大,空巣和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


大家商量后,就学起了人家的样子,渐渐形成了抱团儿养老的模式。是,决定这个团儿抱得紧不紧,得用现在小年轻儿找对象的一个流行语来说:应该“三观”一致。


..


..

钱上不平衡心就不平衡


我们开始抱团儿的几个人住在同一社区,离得近。都是女性,也都没了老伴儿。


这个组合是我们考虑了很久定下的,之后再有人想加入,我们也是这个“标准”。


我们想的是,大家的生活境遇差不多,相互能理解,来往也方便。


我们有很长时间相处得还不错,所以后来吸引了那么多人来加盟。


我们这个团体,一开始年龄最大的六十七,小的刚退休不久。


身体也都还可以。我们每天早上准时到小花园集合,先晨练,之后一起去买菜,开始是各买各的,后来发现大家买的都差不多,因为你买这个,我看着不错也买了,结果各家做的饭都差不离。


而且,这些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的饭最不好做了,做多了就浪费。


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


开始大伙儿都争着掏钱,今儿你花,明儿我请。可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好,每天花多花少不固定,多花的可能心里就不舒服。


所以,我们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那是当时的物价啊,后来涨了几次),我们之中有个姐姐原来是会计,就由她管账,她挺细致的,每笔开支都记得非常清楚。


我们固定在一个人家里做饭,吃饭,因为她家房子比较大,住一楼有个小院儿,很方便。我们一般只做中午饭,因为老年了,晚饭吃得少,中午剩下的,大家分分,晚上就够了。


后来我们这个方式让好多人羡慕,就总有新人加入。不过,由于空间有限,我们“搭伙”的人最多加到了9个,其他人实在加不进来了。


组里的人,其实也是有变化的,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


大家虽然说都交了伙食费,可有的人慢慢就不平衡了,觉得太贵,自己在家过,用不了这么多钱。


也有人觉得组里有人退休金多,一个月五六千,可自己只有两千多,人家要吃好的,自己将就就行,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了那些爱享受的,他们想吃好的,应该多拿钱。


也有人开始计较,有人吃得多,带得多,有人饭量小,或者这个月生病了,或是家里有事没在这里吃多少,可伙食费为什么不退呢?


大伙儿聚餐的那个姐姐家,每个月我们会买两桶油,一些调料啥的,还添过一些餐具。


而且每个月我们会拨出一点儿钱给人家的煤气费、水电费可就有人不乐意了,说那些东西根本用不了,认为那个姐姐占了便宜。


后来又发生了,谁住院了,大家摊钱买东西,厨房里灶具、油烟机坏了,大家摊钱换之类的事,有的人没什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