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疫情之后,中国必将发生的6个变化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20-02-24

意外冲击的到来,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许多东西,都不是想象的那么坚固。 这场疫情,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所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检验,更让所有国民开始重新思考健康与财富的关系。 疫情终会过去,中国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不再疯狂负债,现金流第一重要

 这是一场关于现金流的社会大考。 疫情当前,我们突然发现,许多所谓的大企业原来是如此不堪一击,如多人的“家底”原来撑不过两三个月,许多有房一族迅速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 过去20多年,我们习惯了疯狂加杠杆。 拼命负债,拼命借贷,拼命凑齐六个钱包、借上20年30年的按揭贷款去买房,那些越是激进的、越是疯狂的,越是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的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的19%已经攀升到2019年的60%以上。换句话说,2008年,全体国民的总负债还只有GDP的19%,如今已经高达GDP的60%,近几年居民新增净储蓄为负。

要知道,2008年中国的GDP还只有32万亿,如今已经攀升到100万亿,居民总债务从当初的6万多亿,跃升到如今的50多万亿。 对于许多人来说,每个月的房贷已经占了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加上消费贷、经营贷,只要一两个月“断粮”,恐怕就无法支撑下去。 要知道,在经济上升时期,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加杆杆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贷款能贷多长就多长,这是理性的体现。 然而,当经济从上行进行新常态,当不确定性越来越强,意外事件冲击越来越频仍的背景下,加杠杆式的豪赌早已不合时宜,现金流已经变得第一重要。 

 

2.       城市治理能力、医疗实力,比GDP更重要

 以前,我们衡量一个城市的实力,基本都是以GDP论英雄。 无论是“一线城市”之争,还是一些机构炮制出的“新一线城市”的概念,都是在玩GDP的概念。
在疫情面前,这些概念是那么不堪一击。 此前,凯风君就说过一个观点:一定要去“医疗发达”且“法治文明”的城市。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医疗发达的城市,能让你在陷入困厄时获得更多救治的可能。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城市,在疫情冲击面前是多么的无助。
                                         

 然而,医疗发达不是一切。纵然如武汉这样的医疗强市,无论是床位数、医生数还是三甲医院数,都堪称中部第一,但也很难应付疫情扩散之后的医疗资源大挤兑。 再强的医疗资源在已经失控的局面上都无济于事。所以,法治文明,或者说治理能力,就成为关键。

一个法治相对发达的城市,一个拥有强大治理能力的地方,才能真正让你避免陷入困厄之中。
 

3.       人们会加速奔向大城市

 很多人说,这次疫情过后,必须反思大城市化的发展思路,中小城市可能会成为许多人新的选择。 这种说法潜藏的逻辑是:武汉疫情扩散,是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果不是发生在千万级人口的超级大都市,这场疫情不会有这么严重,成本也不会如此高昂。 这句话对了一半,疫情发生在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自然比只有几千人上万人的小镇更加严重,封城带来的社会成本更为高昂。 但这种说法却有意无意忽视了问题背后的真实根源:这是大城市带来的问题?还是治理失范、应对混乱的问题? 相反,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人们会加速奔向大城市。

且不说大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规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而存在,在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面前,我们也不会轻易改变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思路。 即便抛开中小城市天然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圈子文化突出、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生活不够多样化等天然短板,中小城市也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好选择。 一些中小城市,不仅三甲医院匮乏、医务人员匮乏,连舆论关注和应急能力都匮乏。留守在大城市,或者去了别的大城市,至少都还有希望。 那么,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是否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要明白,任何加大建设都是有前提的:是否有足够的人口支撑,是否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是否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大城市为什么地铁密布、医院林立? 这背后并不是单纯的发展模式的问题,是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只有规模才是经济的,只有大量人口才能摊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只有足够充分多元的产业,才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就理想还是现实,大城市仍旧是许多人的选择。 

 

4.       养老教育医疗,不能再是“三驾马车”

 这次疫情,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养老、教育、医疗的地位。 过去一段时间,许多人将养老、教育、医疗,当成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认为随着老龄化、中产社会、健康中国等趋势的到来,这三个领域的刚性需求必将大规模爆发,从而成为拉动经济的新支柱。 还有好事者认为,养老、教育、医疗,将会是房地产之后新的支柱产业。 为此,一些地方把养老推给了社会,将教育、医疗投向了产业化、资本化的怀抱,不仅让“三驾马车”成了三座大山,而且忽视了自己的根本责任。 这场疫情,让人们明白,医疗是基础责任中的基础责任,政府必须兜底,不能简单让渡于社会和资本。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财政支出1.57万亿,占财政支出的7%左右,占当年全国GDP的比重为1.7%。

因此,无论加强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还是补足地方层面的医疗资源建设短板,抑或继续扩大医疗领域的财政支出、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都是当务之急。 

 

5.       买房务必更加谨慎

 这场疫情,不仅让人意识到城市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家的重要性。 家,绝不等于简单的房子,而是由地段、环境乃至小区治理相匹配的一套体系。 这场疫情,让许多中小开发商的现金流危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许多偏远“三无”小区(无地铁、无商场、无医疗配套)的问题显现出来,更将许多小区的治理短板彻底暴露出来。 意外冲击面前,那些没有足够现金流的中小开发商,以及那些高负债高杠杆的大型开发商,烂尾风险急速上升。 偏远小区,且不说升值空间,没有公共配套,就没有一切。周边没有一家三甲医院,没有一个大商场,在全面管控面前,只剩下穷于应付的局面。 而小区治理更重要,有没有业委会,物业是否形同虚设,是否只是收钱的工具,是不是僭越业主成了所谓的“管理者”,这次疫情相当于试金石。 所以,买房务必更加谨慎。 无论是基于现金流的需要,还是基于长远投资的需要,抑或基于居住安全的需要,也不是每一个地方、每一类房子、每一个开发商都值得买。 

 

6.       生活会被改变多少?

这场疫情,短暂地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生命无常,健康第一。这句平时许多人不屑一顾的心灵鸡汤,在现实面前变得无比坚挺。对身体和健康的“投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善待同胞,善待邻里。今天遭遇意外的是武汉人和湖北人,明天可能就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人。善待同胞,就是善待自己。 意外冲击频仍,必须未雨绸缪。这几年,黑天鹅事件高发,许多过去以为不会再发生的事情突然就发生了,许多现在以为不会到来的事情突然就来了。 我们不仅要有身体上的免疫力,也要有现金流上的免疫力,更要有思想上的免疫力。

(信息来源:国民经略 )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