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女作家残雪憾失诺奖!呼声奇高的她到底什么来头?

来自:华人瞰世界 0 0 2019-10-12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天是 华人瞰世界 陪伴您的 2313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遗憾这次中国女作家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残雪的作品值得我们关注。


· 华人瞰世界诚意推荐 ·


本文来自于公众号:世界华人周刊

微信号wcweekly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荠麦青青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昨天下午7时,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因为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停发了,所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产生了两位得主: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Olga Tokarczuk)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此前呼声甚高的中国女作家残雪抱憾与诺奖失之交臂。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残雪 来源:中国作家网


几天前,在英国博彩公司的预测榜上,残雪的赔率是第三名,热度超过日本的村上春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预测名单


消息传来,很多人纷纷打探:残雪是谁?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残雪并非一个声名煊赫,被广为人知的作家。


2012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他预测当年诺奖的获奖人,他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


莫言如此推崇残雪并非一己之好,问鼎诺奖之前的莫言,或许并不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作家,而在中国读者中鲜为人知的女作家——残雪,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其实远超莫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莫言


有人说残雪是个奇迹:“她长得村,穿得土,却是最先锋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怪诞难懂,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令外国研究者津津乐道;她不出洋,纯粹用中文写作,而知她名号、读她作品的中国人,却比洋鬼子少得多。”


诸多相悖的数据勾勒出了残雪的卓然与尴尬。


残雪以其独树一帜的个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作为新潮小说中的先锋作家,其作品的小众化,一直备受争议和冷落。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诺贝尔文学奖大热人选曝光后,她才第一次如此盛大地走进人们的视野。


为何能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在残雪看来,这是诺奖正在更加重视文学,特别是高层次文学价值的体现。


十年辛苦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这仿佛也是残雪文学选择和最终际遇的写照。



1


今年66岁的残雪无法被明确定义,因为在她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悖论”。


她的小说世界荒诞梦幻,充满奇思妙想,但眼前的她满头银发,面容祥和;


她描写的人性冷漠疏离,甚至不无丑恶肮脏,但生活中的她平易近人,善良柔软;


她只有小学学历,却写出世界级的作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街上如果遇到她,你不会将这位普通的老人和一个先锋作家挂上钩。


但只要看看以下这几个简单,却足够有说服力的数据便一目了然:


在世界范围内,残雪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机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幼年残雪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在国内文学界,对她基本上是“不予评价、绕道而行”的“回避”和“失语”状态。


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是一个吊诡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


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的残雪,原名邓小华。


残雪的父亲邓钧洪,解放前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后曾任《新湖南报》社(今《湖南日报》)社长。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邓家遭遇了第二次劫难。邓家兄弟姐妹五个有四人下放农村,只有残雪仰赖“身边无人政策”的照顾,才获准留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56年,残雪全家合影。左二为残雪,左三为残雪的哥哥,著名哲学家邓晓芒


劫后余生,残雪栖居于一间只有六七平米大小的杂物间,逼仄、潮湿、阴暗,但她如饥似渴地埋首于书籍中。


文学、哲学,甚至当时流落到社会上的各种“禁书”,她都找来读。


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的救赎,让人暂时逃离现实的苦海。


残雪30岁之前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赤脚医生。


在一家街道工厂,残雪当过整整八年的铣工,与去农村接受艰苦锻炼相比,她并未觉得当铣工有多么辛苦,只是由于生性倔强,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她受尽了欺凌,这也让她充分见识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92年,残雪在爱荷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