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话说他乡会老乡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9-02-05

       在异国他乡居住了一段时间,随着社交面的扩大,熟人和朋友渐渐多了起来,但见到湖南老乡的机会还是不多,我们常常盼望来自家乡的朋友。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确实如此。

       悉尼有湖南同乡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去年十月,我们应邀参加同乡会在“小湖南”餐馆举办的音乐会活动,结识了一些老乡。见到老乡,说起家乡话,大家都觉得轻松自在。

       我们到澳大利亚后,有过几次偶遇老乡的经历。

       一次是去年七月到南澳旅游。那是到阿德莱德的第一天,我和妻子在维多利亚广场一座漂亮的喷水雕像旁摄影,恰逢一个中年妇女路过,听我俩说长沙话,她立即上来和我们搭讪,问我们“是不是长沙来的?”我说是的。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她介绍自己在长沙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到南澳旅居,陪伴儿子和孙子。我和妻子都从事过教育工作,共同的职业背景和老乡关系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双方都想久聊会儿。但是,她那天要去参加一个活动,我们聊了一阵她只好匆匆告别。我们相互留了电话和微信,现在,我们成了微信朋友。

        还有一次,我们和女儿到车士活办事。在大厅等候时,一个女孩见我们说长沙话,马上过来跟我们交谈。得知她是长沙人,就住在长沙四方坪一带。她到悉尼定居已经有十几年了。这女孩后来跟我女儿成了朋友,还到我们家做过客。

       有一次结识老乡的经历很有趣。那天,我在车士活图书馆找书。有个跟我年纪相仿的中国人也在找书。见我手上捧着厚厚的一摞书,他主动走上来,问我喜欢看些什么书?我告诉他我的喜好,他也介绍了自己喜欢看些什么书。交谈了几句,我们相互发现对方的普通话中夹杂着长沙口音,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这个朋友是湖南人,在长沙工作,儿子在悉尼定居,现在他和老伴在悉尼与儿孙团聚。不过,他们不久就要回湖南。没有想到的是图书馆成为我们湖南老乡结识和见面的场所。现在,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悉尼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常有家乡的同学、同行和朋友前来旅游观光。这样,也跟我们提供了与老乡见面的机会。

       去年2月,我们一个很要好的同学一家三口到悉尼旅游,我们在悉尼市乔治大街的“湘聚缘”餐馆接待了他们。听说该餐馆以湘菜著名,我们特意选点了几个常见的湖南菜,结果都不怎么地道,没有让同学一家吃到地道的家乡口味菜,非常遗憾。还有一个朋友,过去在湖南工作,后来调到广州。去年2月他携妻子到悉尼观光,我们在车士活选择一家以做粤菜知名的餐馆接待他们夫妇。可惜,此粤菜非彼粤菜,也没有吃出正宗粤菜的味道。看来,在异国他乡要想吃到正宗的中国地方名菜,真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朋友见面,并不在乎吃得好坏,关键是要聊得开心。

       湖南老乡来悉尼,如果是以自由行的方式旅游,时间充裕,比较好安排接待时间,如果是跟团旅游的就不好办了。跟团的行程大都很紧张,住宿的酒店又比较偏远,很难安排见面机会。但是,只要又可能,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见见面。

       前不久,我几个发小同学到澳洲旅游,悉尼是最后一站,仅停留两天,早出晚归,行程安排很紧凑,住宿酒店又很偏远。白天抽不出见面时间,我们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驱车40多公里到酒店看望他们。在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能见到远道而来的小学同学,真令人兴奋不已!

       接待朋友,如果对方时间比较宽松又备有交通工具,我们一般会邀请来家做客。近两年来,先后来家里做过客的有女儿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姊妹的同学,我们老两口的同行、同事和朋友。

       上周日(5月7号)那天,我们的好朋友淑萍姐由女儿亚丹陪伴从悉尼南部驱车几十里到我们家做客。淑萍姐跟我们认识时间并不长。那是2015年上半年,妻子在长沙老年大学学习英语,淑萍姐在邻座。上了几次课,面熟了,两人就慢慢聊起来。由于两人都是教师出身,女儿又都在悉尼,都需要出国陪伴女儿,共同的职业背景和生活境遇,使得她们很谈得来,有相见恨晚之感。不久,淑萍姐的女儿亚丹和我的女儿在悉尼也联系上了,她俩学的是同一个专业,毕业后在悉尼又从事相同的职业。这样,我们两家两代人都成了好朋友。

       亚丹2016年1月在悉尼办理婚事。淑萍姐和她的先生因事不能亲自来悉尼操持女儿的婚事,就委托我们作女方家庭代表出席了亚丹的证婚仪式。淑萍姐的先生王大哥早几年患了癌症,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之后,不辞辛劳,在外奔波,打理自己的事业,令人钦佩。不幸的是,前年癌症复发,住进了省肿瘤医院。我们去年九月回国时还到医院探视,希望他能战胜病魔,到悉尼相聚。谁知那次见面竟成为我们之间的诀别。今年1月传来噩耗,王大哥病重不治,与世长辞。斯人已去,我们安慰淑萍姐,节哀顺变,并劝她到悉尼女儿这边来住一段时间,宽慰情志,调养身体。

       前不久,淑萍姐处理完家里的事情,来到悉尼与女儿女婿团聚。在女儿家安顿休息一段时间后,我们便邀请她一家人来做客。这一回,老伴吸取了前几次做湖南菜的经验教训,改进方法,精心烹制了几道菜肴,如:剁椒蒸鱼、红烧鸡翅、辣椒炒肉、清蒸茄子、蚂蚁上树、炒上海青、清炒豆角、银耳莲子羹等。菜盘端上桌,就得到了淑萍姐母女的夸赞。大家边吃边聊,无话不说,非常亲切。我那5个月大的小外孙,见了说长沙话的客人一点都不认生,表现大方友好,朝着她们笑呵呵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异邦会朋友,他乡见老乡,确实令人高兴。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之外,维系最多的就是共有的故乡情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山绿水也好,穷山僻壤也罢,有了家乡,就有了故土情怀,就会惦记着家乡的人和事,就会珍藏着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哪怕在万里之遥,哪怕离开家乡数十年,那熟悉的山水、有趣的方言、舌尖上的味道和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城南旧事”,牵缠在心间,形成一个割舍不掉的家乡情结。

(本文作于2017年5月)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