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 简体
  •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 香港公司:+852 56199769(客户服务)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181号新纪元广场7楼
  • 日本公司:+81 532-0004(客户服务)
    地址:大阪府 大阪市 淀川区西宫原2丁目6-16 新大阪コ-ポビアネ-ズ 523号 鲲洲株式会社

2018年,中国迎来了第四次移民潮

来自:Alex 0 0 2018-02-06

如今,国内亲朋之间的问候多了一句“戴口罩了吗,没事别出门”,爆表的PM2.5指数在这个流感多发的季节里,带给人们的是另一种生存层面的恐慌。


在这样的恐慌面前,“新鲜空气、花园版家园”——这个曾作为移民海外的为多数人所不齿的理由,终于得以“正名”。


在“连呼吸都成问题了,还要怎么活下去”的抱怨声里,重度空气污染也成为加快大家移民脚步的最后动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的第四次移民潮


席卷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逐渐蔓延到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雾霾除了加速不少中产人士逃离北上广外,还进一步助推了中国第四次移民潮的到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前瞻《2013-2017年中国移民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到目前,中国已经历了三次移民潮:




第一次移民潮以劳工为主体

第二次以技术人员为主体

第三次以投资移民为主

前三次移民潮移民者主要是为了获得所在国身份认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第四次移民潮和前三次移民潮相比,移民群体并不一定要获得移民身份,他们更多以追求高质量生活为主,例如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无拘束的工作环境、优良的基础教育等。


除此外,这一波移民潮在很多方面也突显出自己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移民的主体和移民目的地国上。在移民主体上,第四次移民潮以年轻人居多,这部分群体大多有出国经历,没有语言障碍,观念视野也较为国际化,较为容易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大利亚成理想移民地


近日,移民部内部报告指出,中国愈来愈严重的雾霾及相关疾病是促使当地人移民的强力推动因素,而追求更好生活品质及安全环境条件,也已经成为中国人想移民澳洲原因的第一位。


移民部驻香港办事处的报告指出,中国愈来愈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及因污染引起疾病增加,是推动中国人移民的强力推动因素。


报告说,造成人们想移居的原因第一位,现在已经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以及为了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因此如果中国的污染问题不受到控制,将会看到更多人移居到其他安全地方居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个中国人曾这样描述他在澳大利亚旅行时的各种“不习惯”:“不习惯”天天蓝天白云、“不习惯”空气没什么灰尘、“不习惯”食物多是有机的、“不习惯”自来水可以直接喝……各种“不习惯”,在层层叠叠失落感的对比之下,也显现出更大的心理落差。



这样的心理落差,连同填鸭式的教育、频发的食品安全,以及不断滑坡的道德和延绵不绝的贪腐乱象,也不断激起着大家往外走的想法。



201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移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虽然这几天,大面积雾霾已逐渐散去,罕有的蓝天又重回生活,但国内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国民最关心也最担心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雾霾移民”将成为2018年的关键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洲移民律师透过《资讯自由法》(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取得澳洲移民部驻北京、上海及在香港签证办事处所作的2017-2018年度执行报告。


澳洲移民部驻香港的签证办事处目前审理的申请个案,是来自全中国的永久居民申请,当中包括大量澳洲商业移民申请。而移民部驻北京签证办事处,则已不再处理永久居民申请,而是以处理留学生等临时居民申请为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外,报告也指出,香港办事处目前积压大量的澳洲商业移民申请,数量高达9000宗,几乎全部都是中国申请人。


报告说,依目前的审理目标计算,则积压申请将需要处理4至5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预计有更多中国人在澳洲定居


Richard Kurland 认为,香港办事处处理大量的商业移民申请,而这些在中国的有钱人,愈来愈重视生活品质,以及空气污染对他们的身体或是寿命造成的影响。


Richard Kurland 说,在20年前,中港台移民到澳大利亚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追求自由(freedom)环境,没想到20年后,远离雾霾竟然取代追求自由,成为最主要移民动机。


不过,他表示,许多中国家庭考虑移民澳大利亚的因素不会只有一个,例如许多人仍会同时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他最近也有一些来自西安、成都的客人,为了无污染的空气正考虑移居本地。他并预期,未来悉尼墨尔本一些楼价便宜的社区将会吸引大批中国买家前来购买,作为想躲避中国雾霾的短期居住度假场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认为,在中国人躲避雾霾以及对于干净环境的需求下,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可以见到愈来愈多中国人在悉尼一些楼价相对便宜的地方例如悉尼西区够买房屋居住,但每年只会在雾霾最严重的10月中到12月中到此居住并度假。


他表示,他的预测不是空穴来风,他已见到许多中国留学生在澳洲留学,而他们的家长也因为来探望孩子,而知道原来澳洲的空气和环境如此干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雾霾影响智力


很多人目前对于雾霾的危害还认为仅是伤害肺脏、口鼻腔、心脏以及消化系统等。有的人甚至无可奈何的说:就当今天多抽了几根烟。


然而,雾霾对于人体的危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呼吸道上。根据BBC转载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的最新科研结果:雾霾不仅会损伤人类的肺,还会对人类的大脑“造成致命损伤”!看看下面这张图,触目惊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也就是说,经过空气污染后,你的健康的大脑会逐渐变成第二张图那样。PM小于2.5的雾霾颗粒可以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大脑。


美国芝加哥拉什医学院(Rush Medical College)心理学教授Jennifer Weuve对养老院的1.9万名年长女性的记忆能力进行研究后发现,那些长年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老年人,晚年的记忆衰退更严重,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Randy Nelson将小白鼠放在空气污染华环境中进行了10个月研究后发现,小白鼠在做“迷宫测试”时完成任务的时间越来越长,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多,它们还普遍出现抑郁症状:食欲不振,对任何活动都提不起兴趣。


教授解剖小白鼠的大脑后吃惊的发现,它们的脑部海马体的神经细胞已经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海马体主管记忆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也就是说,空气污染竟然改变了生物的大脑组织结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2018-01-14 找投资,上 岭南会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1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下面这张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着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无奈地说,可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的,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3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伊顿公学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4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宾休假的这一个月,带狗狗带得我很幸苦。有时候我真心希望苹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欢玩的iPad,那样我就不用总是要陪他玩啦! 给孩子玩iPad或者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很多时候是解放父母的好办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里加班的时候,给小朋友玩iPad,他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iPad,他就会快快吃啦.... 而且,现在的智能工具还可以给小朋友读书,教小朋友学习...真棒,对不对? 可是,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无独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在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就找不到电脑!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有5个孩子的父亲Chris Anderson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科技: “我的孩子们抱怨我和我太太对于科技的担忧过于法西斯。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险。我亲眼看到了科技对我的影响,我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的孩子们身上。” 非常有意思。几年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移动帮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上当了,因为最终它浪费了我们更多时间。”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毕竟是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性质非常不同。 两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惊了我。这篇文章说的是商业怎样才能吸引90后和00后。 其中两条:“他们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满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轻一代做为客户,第一,就是要立刻满足他们;第二,就是不能让他们说话。 他们非常不喜欢说话。他们害怕和人用语言交流! 这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了。我们已经不再和人交流。 其实不光是90后00后,很多85后也已经失去了与人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我创业后公司雇佣了几个85后90后,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网上找东西很快很给力,但是坚决不愿意拿起电话和人交流。 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电邮。与人用语言交流,他们不愿意,也不会。 可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语言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这个能力和意愿,会失去多少效率啊!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担忧。未来的人类,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类用语言交流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状态中,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离开了现实社会,可以在虚拟中满足一切需求吗? 也许乔布斯对于他的孩子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接触科技,3-5岁的幼童每天应该接触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接触超过4-5倍以上建议的时间的孩子和年轻人,经常有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例如:0-2岁的婴儿,大脑的体积会增大2倍(其实人类一直到21岁大脑都在迅速发展)。大脑的早期发展受制于环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过度接触科技产品(手机,网络,iPad或电视)对大脑会造成刺激,使小宝宝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学习能力低下,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过多过早接触科技会造成成长迟缓。 现在美国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到学龄时智力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由于多看电脑就减少了运动,而运动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12岁以下用科技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电视和玩游戏还和肥胖直接有关。被允许在卧室里玩智能产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会得糖尿病。 2 玩游戏的孩子中75%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成绩。 3 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虑和对科技产品变态的依赖。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闭,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态行为。 4 暴力的媒体内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5 高速的媒体内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为大脑将神经推向前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无法学习的。 6 如果父母也对科技上瘾时,跟孩子们就越来越远。没有的父母的亲密接触,孤独的孩子们就转向电子设备,更加造成了他们的上瘾。 最后,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大脑和免疫系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人。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 正文自华人周刊,附自宁财女 推荐阅读: 回复精英,看《赵薇花1亿买学区房,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回复郭晶晶,看《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明白小扎和强东的差别》 BP通道:lingnanhuibp@126.com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400万,看《日流水400万,他靠情色日进斗金》 回复车震,看《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看《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看《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样式以及图文采集收藏 采集样式采集文


还有更可怕的事,空气污染让北方人比南方人短命3年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冬季燃煤供暖造成的空气污染让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少活至少三年。


美国之音报导,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11日发布报告说,淮河以北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比淮河以南地区的人少3.1年。哈尔滨等东北重工业城市的居民甚至可能少活6.9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研究人员认为,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特别是颗粒污染物中是寿命缩减的元凶。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集中供暖政策。



1950年代起,中国开始免费提供煤炭为淮河以北地区供暖。当时中国还没有足够资源为全国供暖,南方地区几乎得不到任何国家提供的供暖资源。但是,这项意图造福北方家庭的偏颇措施反而加重了当地的空气污染,缩短了上亿人的寿命。



1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北方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南方高了46%。这些发现表明,每立方米中PM10每增加10微克,就能减少0.6年的寿命。增加的死亡率完全来自于心肺死亡类疾病。


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说,如果中国能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国人平均可以多活三年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四大移民目的地


实际上,根据201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移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其中,移民大洋洲(澳洲和新西兰)的中国人占移民人数总量的35.3%,移民到北美地区(加拿大和美国)的占25.7%。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自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数据显示,印度已经成为赴澳洲移民的主要来源国,而中国则位居第二,在2014至2015财年,共有2.78万名中国人移民澳洲。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吸引技术移民方面,新州、维州和西澳占据榜单前三位。


在家庭移民方面,新州、维州和昆州位居前三名。


在雇主担保和独立技术移民的人数上,大致相同,而州担保则位居第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