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反思中国的教育

来自: 0 0 2017-02-22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家长,把孩子送往国外留学。很多人移民目的,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作为一位在海外生活打拼十多年的“老“移民,对此深有感触。教育的本质包括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对象与范围,还有教育的独立性。教育的目的,一个是发现,一个是继承;教育的对象与范围就如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的,天才和傻子不在教育之列,教育是给中上的人到中下的人准备的,一般的人,都在这个范围之列,包括你我;而教育的独立性,决定了教育的水平。

 

我们先来看看教育的目的,即发现和继承。中国教育问题的很大部分就出在这里。中国的教育比较偏向继承。继承本来是没有什么错误的,因为如果没有继承,那人类每一代都要重新开始,要重新创造文字,要重新发现勾股定理,要重新研究如何制造汽车,飞机。所以,没有继承是不可想象的。但关键是如果教育的目的仅仅偏向了继承,而没有了发现,结果就是,我们永远会停留在古代,我们一直都要骑马,坐马车坐牛车,一直用油灯照明。

 

中国的教育偏向继承是有传统的。古代的中国非常重视历史,因此中国历史的资料非常的完备,历朝历代都重视修前朝的历史,而历史说白了就是继承。而对于中国古代的经典来说,无论是唐朝的9经,还是宋代的13经,到后来明清的四书五经,历来都是讲究注释。其实有的时候,你的观点与前人已经完全不同了,但你还不能自己写经典,你还要注释前人的经文,通过新的注释来表达你的新观点。宋代的新儒家,他们的观点很有创意,可是他们也不敢自己写经典,只能从古人的书中,抽出一些的篇章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如从二程开始,他们就很看重《礼记》中的《大学》与《中庸》,因为这两卷书,很能表述他们自己的新观点,到了朱熹,干脆就将《大学》与《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并,就形成了《四书》。后来有了四书集注,就是将大家的注释合在一起,程朱他们就是靠新的注释来表达自己新的观点的,非常的迂回,非常的讲继承性。这是优点,同时也就是缺点。

 

因此,中国在历史上,就一直在经典中翻跟头,不太敢越过雷池一步。这就是文化上的保守性,强调继承大于强调发现。

 

到了近代,西方的文化进来了,教育上添加了很多西方的学科,数理化生物等等,可是,对继承重视的习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而后来的应试教育又大大强化了继承。说起应试教育,中国也有强大的传统,就是历经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个科举考试制度本来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文官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体现了相对公平的原则的。因为从隋代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为的是打破门阀制度,为了能从下层人士中收罗人才。隋唐时代的考试科目非常的广泛,参见笔者的《从唐代与明清考试科目的比较看中国文明》,但到了明清的时代,就变得非常的狭窄,只考四书五经,并以朱熹的注释为标准答案,还以做8股文为主。这样,中国在文化上的僵化和保守就非常的严重了。

 

对于应试教育,有无数的人在批评,但是为什么改不了呢?也不是教育部那些人不知道,可是没有办法,因为中国的大环境不行。中国可不可以取消高考?可不可以只看高中的成绩来决定上什么大学?可不可以由中学的校长来推荐学生上大学?

 

很难。原因是中国的大环境不行。因为中国现在是没有诚信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腐败侵蚀了,你如何能保障中学的成绩没有作假呢? 你如何保障和相信中学的校长不作假和公正呢?北大现在开始试行中学校长推荐制度,可是,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在文革的时候,也实行过工农兵上大学的推荐制度,可是,好像是问题极大,那个时候人们还算比较的诚实,至少比现在的人诚实,那都不行,何况现在?

 

而一旦,教育继续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那还有什么创新而言?中国的高考也在调整,比如变成了什么3+1,还有考题地方化,不是全国统一,也许以后会变成高校自主考试与招生,语文的考题也开始变得灵活一些。但这都不是根本的变化,在中国现实的大环境中,可能也只能如此,螺丝壳中作道场了。以前也搞过什么奥数比赛,奥数加分,于是大家都去学奥数。文体加分,于是大家都去学钢琴。

 

中国诚信与腐败的问题,已经侵入了各级学校,教育如何独善其身呢?

 

另一个问题是发现,发现什么?对象是谁?由谁来发现?我们先看发现的对象,还是那个老康德的观念,宇宙的星空与人心中的道德律。古希腊人的一个特性是对外面的物质世界感兴趣,特别爱研究外面物质世界中的理,因此古希腊的哲学非常的发达,从赫拉柯利特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方的近代文明,继承了古希腊的对物质世界的理的探索精神,因此,近代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很发达。对于人心中的道德律,是由基督教来完成的,认识了神,也就认识了人,认识了人心。近代的西方文明也继承了基督教的精神。

 

那么中国呢?中国从孔子的时代,就开始对人心中的道德律感兴趣,但抛弃了神,因此,中国两千年下来,对于宇宙与星空,对于物质中的理,不太感兴趣。中国在宋代的时候,是对外面物质世界最感兴趣的时代,因此宋代的科学技术也最发达,连文人,如苏东坡,王安石都写过很多的探险的游记,来探索外在世界中的理。读朱熹的《朱子语类》,你会感到他们对物质世界的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探讨冰雹是如何形成的,风,雨,雷,电是如何形成的。可惜,宋代亡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蒙古人的手中,中国人对于外在物质世界与宇宙星空的兴趣,在明清时代消失了,又回到了对人心道德律的探索,因此也成就了王阳明的心学。

 

所以我们看,中国人历来对于外面的物质世界中的理,不感兴趣。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又强化了这一点,读书做官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对于科学,对于外面物质世界中的理的寻求,到底有多大的个人兴趣呢?我自己也是学理工出身,但对于科学又有多大的个人兴趣呢?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所以,一有机会就下海“捞分”去了。(当然,也许有人真的有兴趣,那另当别论。)

 

因此我们看,中国人在教育的目的上,一是偏重继承,而忽视发现,两者不平衡;二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理缺乏探索的兴趣,因此,中国人的发明发现比较少也就可以理解了。

 

实际上,中国教育的另一个问题,这里很难展开论述。那就是教育独立性的问题。

西方大学的独立,是与西方教会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因为西方大学一开始就是教会办的,是为了研究神学,但为了研究神学,也开了修辞学,数学,天文学,拉丁文学,哲学等科目,后来慢慢开始引进了世俗的学科,如艺术,医学等。因为教会是独立于世俗政权的,所以政府对大学,从一开始就无法控制。后来大学又慢慢从教会中独立出来,因此,西方大学的独立性就是这样来的。美国好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英国也是如此,他们不要政府的钱,因此,学术是有独立性的。总统也不过是大学某一届的学生而已。

 

没有大学的独立性,谈何学术的独立性?没有学术的独立性,谈何学术的水平?

 

中国的教育,从发现与继承的关系中偏向继承,到对发现的兴趣缺失,再到独立性的缺失,那,中国的教育如何会好呢?几乎是痴人说梦。现在中国大学的特点,不是有人总结了么,叫有大楼,无大师。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