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给治理北京雾霾支一招——北漂快移民

来自:Prisca1966 0 0 2017-01-05

 

我们一家在国内时曾经在两个城市生活过——一个是北京,一个是西安,悲催的是这两个地方都已沦陷为雾霾的重灾区,每次一看天气预告京津冀要来雾霾了,总要捎上个跟京津冀八竿子打不着的西安。

 

我在一九八八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科院工作,那时的北京在我眼里好美,蓝天特别多。特别是冬天办公室宿舍里都有暖气,不再挨冻受罪,因为在来北京之前我二十二岁的人生里还没住过有暖气的屋子。最喜欢北京的秋天,天嘎嘣儿蓝,映衬着红色的黄色的树叶,绝对的秋高气爽。那时的中关村大街也叫电子一条街,从首体向北直到中关园这一条笔直的大马路上两边全是漂亮的随风摇曳的大白杨树,马路中间还有一溜儿大白杨树隔离带。

 

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北漂一词,能到北京工作的绝对都是幸运儿,国家分配,到了单位就转北京户口,能到北京工作的也都是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的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不像现在,随便什么人,拉个行李箱买张火车票就敢来北漂。

 

印象中北京最早的北漂应该算是那些进城盖楼的农民工吧,那时坐地铁时经常会看到一帮一帮的农民工扛着被卧卷儿坐地铁,他们一上车被卧卷儿就摊一地。还有那些卖菜的,炸油条的,扫大街的,记得那时每到节日前或北京有大型活动如亚运会前,警察们会把这些人都赶走。老实说这些人的存在方便了北京人的生活,农民工为北京建起了高楼大厦,这些卖菜钉鞋搞服务的给北京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那时候的北京还真是北京人的北京,不像现在走在街上十个人有八九个都是外地人。

 

大概在九十年代中期,中关村的大街上开始出现一些盲流一样不务正业的人,继而越来越多,那些人个个灰头土脸,大街上就拦着人问要不要光盘啥的,还有抱着孩子卖毛片的农村妇女。本来中关村是我们中科院各科研院所还有清华,北大这些名校聚集扎堆儿之地,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密集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高大上的地方,结果就这样逐渐背上了“骗子一条街”的恶名。

 

接下来北漂的大举进入应该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进而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国家不再包分配,大学生自谋职业,这政策有它的好处,就是大家有了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而不再是随波逐流,任人发落。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日益显露,像北上广高昂的房价,密集的人口,拥堵的交通………

 

北京什么时候开始有私家车我说不上来,可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单位出现第一辆私家车是在一九九五年,车主是我的好朋友阿汤,当时他花了五万块钱买了一辆松花江牌的小面包车,在我们单位顿时激起民愤,阿汤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大家愤愤地说他能花五万买车,这小子手里肯定有五十万了!于是到年底我们单位每个人都涨了二十块钱工资,院长就把他卡住了,没有他的份儿。

 

那时我们单位公家只有两辆车,一辆小卡车,一辆小轿车,单位有专门的车库放这两辆车。阿汤来上班,就把车停在我们单位的小院里,从楼上看下去,院里这辆松花江一枝独秀,忒扎眼了!

 

过了大概一年,阿汤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我们单位有几个首先富起来的人也开始买车了,一般买的都是富康和夏利这些没屁股的车,谁买个桑塔纳,捷达绝对就是好车了,我们单位的小院也开始有些挤了。当时我就曾说过买车不好,停车占地方,就咱们那居民楼下,自行车都放满了,哪里还有地儿搁汽车,也不环保,我们单位的人大多都住在中关村,上班走路来也顶多十来分钟,根本没有买车的必要,我的言论当时还被人讥为红眼病。

 

路上车多了,就开始修路了,一九九五年时单位给我已经分了两居室的房子,就在海淀黄庄的中科院黄庄小区,我们家住的楼就在白杨树大道的旁边。在一九九七年时,这条路开始扩建了,那些粗壮的大白杨树没几天就被全部砍光,中关村这条主路一下子变的光秃秃的,白杨树掩映的电子一条街像被扒了衣服一样,一下子丑陋起来。还记得当时跟单位里的石工说起这修路,石工也是义愤填膺地说“那些大白杨树多美啊!就这么一下子全砍光了!”

 

那时的车牌号还都是京A,京B,我在一九九七年到一九九八年在新加坡呆了一年,等我在九八年回到北京后,和同事们因公事出去时,听他们在调侃路上什么车“一看就是京E的”,当时还不明白是个什么梗,一问才知道,原来那时北京的车牌已经开始上到京E了,那些开京E牌子的车主多为新的私家车主,且多为刚拿到驾照的生瓜蛋子,被讥为“二把刀”,所以爱调侃的北京人看路上哪个车开的不咋地的就送他一句“开京E的”!

 

那时北京的蓝天已经开始少了,我家住在十四楼,在当时的北京住的算是很高了,记得每天从窗户望出去天总是灰白色的,让人心情也灰溜溜的,但还不是现在的灰黑色。那时的北京也开始堵车了,看着楼下的中关村大街,啥时候都是车水马龙。记得我们那时要去工地和甲方那里办点啥事,赶上堵车出个中关村就要二三十分钟。

 

因为老公一九九八年在西安得到一个好的发展机会,在一九九九年我辞去了中科院的工作,带着儿子离开北京,到了西安生活。记得我们走的时候,当时北京的机动车已经达到一百万辆。

 

我们一家三口在二零零一年的春节时回到北京的家里来过年,那时候碰到单位的老同事一聊,大家跟当年都买车一样,又流行起了都买第二套房,因为都是工薪阶层,大家也买不了太好的房子,买的大多是回龙观,上地,天通苑这些当时算远郊的房子,平时住在中关村,周末可以有个度假屋。感觉北京人的生活正是因着这随着时代变化的各种流行而让人感到一直有奔头,像流行买平面直角二十一遥彩电,流行出国,流行到出国人员服务部买大件,流行考托福,流行换外汇券,流行买私家车,流行买二套房……..,北京人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在二零零七年的春节我们一家又回到北京的家来过年,因为是春节回来,外地的北漂都走了,感觉北京的大街上好松快,根本不堵车。当时最大的感觉是北京又多盖了好多楼,城市急剧扩张,不少以前还是农田菜地的地方都盖满了楼,弄得我们回来也有些找不到北了。等我们过完年要离开北京时,看到街上开始出现大批拉着大包小包回返的北漂,很庆幸我们那年在北京过了一个不塞车,无北漂的好年。

 

在我看来,对北京环境的破坏,北漂的贡献最大,就像一个人家里,本来自己一家几口人住的舒舒服服,结果哪一天一下子来了一堆穷亲戚,而且一住就不走了,那这个家还能再有好吗?地方就那么大,多了这么些人吃喝拉撒睡,再治理也没有用!


现在的北京是很多北京人要排队摇号买车,而很多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却在北京有车,占据了本应属于北京人该享受的资源。没有这么多人,北京也不用盖那么多房,不用去修到五环,六环,公共交通便捷舒适了,大家也都没必要去买私家车。

 

这是我在网上摘下的一段话——报告显示,去年(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已达2170.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占到37.9%。在常住外来人口中,近6成为高中以下学历,“80后”和“70后”在常住外来人口中占到近9成。报告指出京津冀三地间人口流动频繁,在京河北籍人口总量大、占比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专家建议,要建立京津冀人口服务管理定期会诊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 

 

所以在这里给那些漂在北京,看不到未来的北漂们指一条光明前路——赶快移民吧!北京不是你们的家,也没有你们的乡愁!反正都是漂,世界之大,有的是比北京好的地方,北京买一套房的钱可以在许多国家享受大房大车,享受蓝天白云!你们赶快走吧,也好给北京人腾腾地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两年前我在当时的家中拍下的中关村大街,每天都是这样乌央乌央的!这间房子我已经卖掉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黄庄小区的楼下和道路旁全停满了车,中间只剩一条行车道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晚高峰时北京道路上挪移的车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晚高峰时的北京地铁里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