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留学悉尼后移民 公婆来带孩住1个月就被气回国 转帖

来自:小漩长登中 0 0 2014-10-12

  在澳洲的华人华侨,80后这一代许多已过而立之年,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正在或即将面临上有老、下有小、三代同堂或者同住的局面。对于这一代人来说,
 
 父母还不算太老,仍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儿孙;而且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如此一来,不少老人不管是出于传统观念或者客观养老的考虑、共享天伦之乐还是搭把手减轻孩子负担的种种想法,总之是感觉责无旁贷、不远万里来澳帮忙带孙。
 
 
 
 
 但在澳洲这个移民国家,当时间和空间差异重叠,小家庭的情况往往变得复杂,再加上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的经济和规划带来不少变化,两代人在育儿方面无可避免发生家庭战争。
 
  育儿观念矛盾不断 婆婆气愤回国
 
 今年30岁的张女士与丈夫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张女士在悉尼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后来留澳发展,与技术移民来澳的先生结婚后育有一子。她公公婆婆已退休,身体状况良好,主动提出来澳带孙。张女士来澳多年,一来非常独立,习惯事事亲力亲为,二来已颇为习惯澳洲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让她在与公婆同住尤其是育儿方面多有冲突之处。
 
 刚开始坐月子时,婆婆不让张女士出阳台吹风、不让她频繁洗头等。考虑到婆婆出发点是为她好,张女士也都一一接受。但后来张女士和公婆,尤其是婆婆
 
 之间在宝宝的起居饮食和早教等方面多有争执,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张女士虽然是新妈妈,但是做足功课,经常上网查资料、和妈妈群里交流等,然后把一些育儿经验告诉婆婆。不曾想婆婆认为张女士此举是批评、不信任以及嫌弃老人家。
 
 在宝宝半岁时张女士开始上班,随着碰面时间减少,张女士和婆婆摩擦也有所减少。可是有一次张女士发现婆婆偷偷给孩子吃钙片,因为认为孩子毛发稀疏而且7个月大还不会坐是缺钙之因。张女士强烈反对乱补,婆媳两人为此吵过几次,但婆婆仍然坚持,最终大吵一场,10多天没有讲话。后来体检出来孩子一切正常。
 
 公婆第二次来澳,那时张女士的儿子已将近两岁。张女士认为孩子应该参加集体生活,便让其去幼儿园。但是公婆坚决反对,认为孩子还小,上幼儿园易生病,而且既然有老人帮忙带,那就没有必要每天自付100多元送孩子去幼儿园。公婆说如果张女士坚持送就是变着法子赶他们回国,不带孙子他们留在悉尼还有什么意思?但张女士坚持送5天,她并不想宝宝跟在老人身边太多时间,怕被宠坏。
 
 对此公婆非常生气,在悉尼住了不到1个月就回国了。张女士说,她和公婆没有什么私人矛盾,所有的争执都是因为带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不同而引起。“到底谁才是妈妈?其它方面我都可以尽量顺从老人的意思,但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身为父母,为什么不能够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去带孩子呢?”张女士说。
 
  妈妈要带孙费女儿成了夹心人
 
 在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小孩子一岁之前两代人最容易滋生矛盾,因为这是不少小家庭第一次面临三代同堂的问题,而在悉尼,不少新移民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通常是一大家子同住一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些家庭也就出现了一些矛盾,尤以婆媳之间,但是也有一些是母亲和女儿之间发生冲突。
 
 华人赵女士是一位新晋妈妈,本来非常开心,新房子买了,孩子有了,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帮妈妈办理移民来到悉尼,帮忙照看孩子。
 
 但是赵女士也有自己的烦心事,而且还不好意思、也不知如何向别人诉苦。妈妈对赵女士说愿意帮忙带孩子,但是女儿一家应该给她照看外孙女的费用,在悉尼上幼儿园都要也要一百多元一天,这钱给外人还不如给自己人。妈妈的这个要求给赵女士夫妇俩的关系带来了微妙的变化。
 
 因为赵女士的女儿刚出生时,是公婆过来带了头一年。公婆不但自出往返机票费用,而且还带了一大笔钱过来,不但给儿媳和孙女买了许多用品,而且还给这个小家庭支付了大部分的生活费,可谓出钱出力,尽心尽力。
 
 后来公婆要回国了赵女士夫妇也给了他们一笔钱表示心意,两老接了这笔钱,但在出发前又全部悄悄放在赵女士的手提袋里,说是给孙女的红包。对此赵女士非常感激。虽然两代人其间也或多或少有些矛盾,但基本还是相安无事。
 
 赵女士的妈妈单身一人,虽然公婆年龄较大,但考虑在国内两人互相还是有所照应,于是赵女士和丈夫也就先为赵女士的妈妈办理了付费移民,费用由小两口掏。当时小两口在悉尼买独立屋时,赵女士的妈妈也给了一些钱,但是公婆给的更多。
 
 赵女士能感觉到丈夫心里有疙瘩。他对赵女士说:“我们愿意给你妈钱花,既然帮她办理移民,她的养老问题我们就包下来了,平常生活费都放在抽屉里她可以自由花。但她这样开口要,还是以带孙的名义要,也太不合适了吧。”成了妈妈和丈夫之间的夹心人,赵女士内心甭提多郁闷了。赵女士说,妈妈是付费移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福利领,而且又要在此常住。也许因为如此,老人家觉得心慌,希望有钱在手,当年妈妈供她读书。以前也听国内朋友说起有老人要求有偿带孙,没想到居然轮到自己的头上。
 
  五大类型(外)祖父母逐个看
 
 接受采访的这些妈妈们,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也许站在老人的立场上,故事又将是另外一个版本。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和80后多为独生子女的双重原因下,(外)祖父母在孙辈成长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家庭分工对小家庭所带来的影响需要重视。
 
 根据专家的分析,大致来说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正规型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这类型的老人非常有兴趣参与(外)孙子女的活动,但并不介入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将父母的职权和角色留给子女,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会照顾孩子,提供帮助。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大多数的家庭是非常欢迎这一类型的老人,认为非常理想。
 
 二是寻趣型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这类型的老人与孙子女之间是一种随意、游戏式的交往,喜欢与孩子作相互自我放任的玩笑嘻闹。且视祖父母的角色是一种休闲性的活动。在本报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家庭反映此类(外)祖父母并不多见。
 
 三是替代父母型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此类型的老人在儿女工作时承担?主要的照顾孩子的职责,更甚者是取代了父母的角色。这一类型在华人社区当中颇为多见。华人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实属不易,更不愿在生儿育女后就轻易放弃自己的工作或者辛苦打拼出的天空。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小孩年幼时,有老人帮忙照看无疑是解决方法之一。更甚者有新移民将孩子送回国内,由家中老人全职担任了“父母”的角色,但也因此产生种种社会问题。
 
 四是家庭智库型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这类型的老人比较有权威,通常是因为有技艺与能力,或者由其社会、经济地位和较多的资源所形成。孙子及父母都服从年长的权威人物。老人在家庭事务中具有主导权和决策能力,即便是成年子女仍会遵从他们的意愿和决定。一些华人家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处理育儿代沟时,从属于经济能力的话语权不能忽视。父母与子女在经济上不构成相互依赖关系时,矛盾并不会过度尖锐。但如果形成过度依赖的关系,对于新移民家庭而言,不管是育儿也好、其它家庭事务也好,话语权自然会发生倾斜。虽然令人难以接受,但也是一种现实。
 
 五是疏远型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这类型的老人与孙子女的互动较少,更多地是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他们通常与孙子女们很少接触,也许在生日和节日时才相聚。有时居住相距太远也会产生疏远型祖父母型态。这一种的类型在华人社区中也有。
 
  专家分析:时空差异重叠加剧矛盾
 
 对于这种由于育儿方面的问题而带来的家庭问题,中国文化研究专家史教授表示,这是一个普遍纠结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在澳洲有,这个现象在中国家庭也普遍存在。只是在澳洲,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把大背景放在国内,撇开个性、特殊背景或者经济问题等,育儿矛盾大部分是一个代沟问题,两代人不同的育儿经验发生碰撞,这代沟是时间差。但在澳洲,还要加上中西文化的碰撞,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碰撞,也就是空间差。当时空差异重叠,育儿理念差异会更为放大,矛盾会更加鲜明。
 
 有的年轻华人来澳后看到了当地普遍存在的年轻人独立育儿的艰辛,对父母或公婆不远万里来澳,为了帮助带孙,承受着异国他乡的孤独与隔膜,一些年轻人会十分感恩——父母辈把自己带大,又再次为带孙贡献余力。因此也有不少和谐相处的家庭。但无可讳言,不和谐的家庭更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但产生矛盾的具体原因和爆发原因却有千差万别。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清官难断家务事。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
 
 史教授分析,如果是外婆来带孩子,一般矛盾不会太大,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新妈妈毕竟是外婆带大的,而且新妈妈对故乡的一切,包括育儿的方式都有记忆,甚至是温馨的记忆。即便来到澳洲,思想观念西化了,与老一辈产生很大的隔阂,但至少新妈妈可以理解,自己的妈妈把自己带大了,
 
 如果有巨大的错误,自己怎么会一直好好地生活呢?
 
 更主要的是,新妈妈绝对相信,自己的妈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纵有千错万错,那都不是有意的犯错。但是,如果是婆婆和媳妇的相处,矛盾则有可能激化,误解可能很深,育儿的方式差别有可能上升到是否对孩子负责任的高度,甚至发展成深仇大恨。
 
  老人父母智对家庭矛盾
 
 以前老话说,“干活要亲身,育儿要亲人。”将孩子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照顾虽然放心,但是往往两代之间的观念及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加上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遇到的种种问题,因为育儿观念的差异而发生的各种冲突在华人社区不胜枚举。
 
 中国有专家分析,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家庭的规模相较以前进一步缩小,这意味着目前大多数的(外)祖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也都只跟一个家庭。这一些(外)祖父母们健康状况良好且相对年轻,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来,也为自己的儿女分担一些重担。 对此,华人社区一些有经验的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也分享自己的心得,希望能够一大家子乐也融融一起生活。
 
 有的华人年轻父母表示,首先不要认为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婆帮忙带小孩是理所当然,应心怀感恩,因为带孙不是老人的法律义务,而是父母心疼儿女,为减轻儿女的生活压力前来帮忙。其次建议意欲将长辈接来照顾幼儿的话,最好事先把情况摊开说清楚,什么事情希望老人帮手,什么事情希望自己亲力亲为。
 
 有的老人家则表示,如果是真的抱着帮助自己的儿女分担的想法来到澳洲带孙,那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应该做好自我心理调适,不要倚老卖老,更不要事事插手小家庭,毕竟这是孩子们的小家了。可以给建议,但不能强求儿女或者儿媳女婿一定要听自己的。另外也要有自己的圈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必总盯着儿孙的一举一动,大家都辛苦。 更没有必要隔山隔海与家乡亲人抱怨,有什么事情大家摊开来说,解开心结。
 
 专家也建议婆婆到了澳洲,要学会做媳妇,尽量学会让媳妇做婆婆。婆婆只要这么想,这个媳妇为了这个家传宗接代,差一点牺牲了,作为妈妈还有什么气不能忍受呢, 况且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忍一忍就过去了。同时也呼吁年轻媳妇要好好理解婆婆的好心,不会加害孙子孙女,因为也是她的骨血。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