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观点】法国人拒沦为穷忙族,马克龙改革恐成“七伤拳”?

来自:欧时大参 0 0 2018-12-03

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打着务实、释放法国经济活力的旗号上台的,从他推出的具体措施来看,我想借用一个曾经在学术界十分流行的术语,那就是“解构主义”,引用到马克龙的执政上,其核心就是打破原有的结构、解放经济。

不过,被称之为改革的马氏“解构”好比回旋镖(又称“飞去来器”),掷出之后倘若不中目标会回到出发点,弄不好还会伤到自己,因此也有人用回旋来隐喻自食其果。目前在法国风起云涌的黄马甲抗议风潮难免让人产生类似联想。
重挫工会与地方结构


解构是相对于结构而言:在一部分人看来,法国对经济的束缚太多,如果结合新科技正在颠覆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现实,法国更是面临打破条条框框、为经济松绑的严峻挑战。作为这类观点的代表人物,马克龙上台后,最初确定的政策是部分取消巨富税、金融交易税和居住税以及为劳工法松绑,表现出锐意改革的意愿。


应该说,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许多崇尚自由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事,因为他表现出的效率,不仅在于减税,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了深层次的解构:通过劳工法改革,马克龙不仅达到了松绑的目的,他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瓦解工会的尝试,在前总统奥朗德治下强烈反对劳工法改革(改革幅度相对要小得多)的工人力量总工会面对新的劳工法改革居然收起了锋芒,乖乖地当了“顺民”,让人不得不佩服新总统的手段(值得专文解读)。工人力量总工会待退休的领袖随后承蒙法国政府的安排去了欧盟机构任职,工会新掌门曾表现要恢复抗争传统,但因莫名其妙的内讧而迅速下台,继任掌门立刻表现出与黄衫军风潮划清界线的立场,政府未来推行其它改革时估计会少一个心腹大患。劳工法改革和解决工人力量总工会之战,马克龙获得完胜,也许可以作为经典战例编进教科书。


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马克龙决定趁热打铁,推出对法国铁路公司的改革,这本不在竞选承诺之内,但他的判断可能是民意会支持这类改革,而工会越是反对,反而越有可能激起民众的反感,而传统上持强硬立场的两大工会中有一个(工人力量)实际上已被瓦解,赢面较大,而如能打赢铁路改革这一仗,必能大挫另一大强硬工会——法国劳工总联合会的锐气。风头正劲的马克龙又赢了,不仅赢了铁路改革,而且重挫了工会的形象。


马克龙推动的另一重大举措是部分取消居住税。这是他的竞选承诺,而且得到民意的明显支持:谁愿意多交税呢?问题是,这实在是一步险棋。它被解读成给民众的大礼包,但大大小小的市长、区长、镇长、村长却认为这一政策断了地方当局的重要财源,在从未真正走出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难免加剧地方上的财政困境。尽管政府承诺会保证地方财政拨款,但无论是地方民意代表还是普通民众,对此都持怀疑态度。


从事态的演变来看,地方民意代表并没有得到期待的拨款,而他们采取的部分对策(未雨绸缪增加地方税)又使民众难以真正得到取消地方税的实利,其结果是引发更多的不满。我认为其中特别令人不安的是所谓减税政策在地方层面的解构:最新民调显示,被视为共和国最后一道屏障的市镇长官半数以上无意连任。虽然地方层面结构的瓦解并非始于今日,但马克龙推行的解构政策无疑给了最沉重的一击,具有时代的特征。


黄马甲抗议直指购买力下降

最近在法国兴起的黄马甲运动以一种特殊的形态折射出法国的危机。示威者对燃油价格飞涨的抗议可以视为导致泛滥的最后一滴水,他们抗议的实质是购买力下降。马克龙承诺的购买力上涨对许多人来说无异于画饼,而部长和议员在抗议运动开始后居然不断“提醒”抗议者说民众的购买力已经上涨或即将上涨,并一再强调价格不仅不会调低,到明年一月还会按计划大幅上调柴油税,因为“这是为了环保大计”,是“为子孙后代积德”,言下之意无非是抗议燃油税就是不顾大义,与此同时,当局还通过强调抗议运动的暴力面、并将它与极端党派势力相联系而突出其非法色彩,这种应对方式让被“提醒者”更加愤怒。确实,执政者在提高各种税费后,对艰难度日的贫困打工阶层说避免地球毁灭的大道理,并说(你们的)购买力已经提高了,能让人感到舒心吗?


结合上面提到的工会形象受到重挫、地方官员心灰意懒的现实,在黄马甲运动愈演愈烈之时,本来可能在高高在上的政府与日益不满的底层民众之间扮演居间调停角色的工会与地方民意代表之类的桥梁已被基本“解构”,马克龙投掷的回旋似乎正在毫无阻拦地打回来。


不过,政府继续表现出得理不让人的姿态,甚至拒绝“改革派”工会(CFDT)提出的调和建议,让我产生执政者可能对“解构逻辑”有坚定信念之联想:也许在他们看来,参与黄马甲运动的属乌合之众(总理并不避讳“无政府主义”之类有强烈色彩的标签),迟早会作鸟兽散,而且即便这些底层群体在今后大选中不投马克龙的票(这种可能性明显增大)也不碍事,只要坚持改革派形象,就可能保住其选民的基本盘。不过,我对此比较怀疑,因为马克龙曾经拥有的基本盘大约为投票总数的四分之一(总统大选首轮他的得票率),如果能让多数选民切实感受到改革的实利,上述推断可能成立,否则,所谓基本盘也同样可能作鸟兽散。在这种种因素中,恰恰是实利一环最难预测。


“劫贫济富”象征意义强烈

毋庸讳言,马克龙的解构方法论的目的是推进自由资本主义,他推出取消、减少巨富税和金融交易税、劳工法松绑等改革,理论上的解读是改善法国的形象、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和就业,新政府推出的削减福利、将员工本应缴纳的保险分摊金转换为收入等,也可以解读为减少国家负担、推动消费。他计划中的失业保险改革、退休改革等思路也基本上遵循其解构方法论。


与此同时,我并不认为马克龙增税、削减福利是有意跟百姓过不去,他之所以“一手进、一手出”是为了逐步净化财政、向市场表明自己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而已,法国债务不轻,他在尽可能不加重债务负担的基础上先让一小部分人继续富下去,让多数人作些贡献,可能是另类“曲线救国”,最终的目的是把经济搞上去。我认为,这种策略有可能提高法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太相信这种增长能惠及多数人。


应该说,马克龙推行的“劫贫济富”的措施力度并不大,但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在相对重视公平的法国社会,“劫贫济富”只在特定阶段、有一定前提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接受,马克龙的“打包改革”给法国人带来希望,但也并非没有风险:你可以给巨富减税,也可削减福利,条件是能让民众尽快看到改革红利,而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使命。


不应回避自由资本主义问题

公平地说,马克龙并未刻意掩盖自己的计划,但在去年大选期间,他的主张本应涉及的一些重大话题却缺席最主要的辩论,令人费解。比如,他的执政设想显然属于自由资本主义,他所谓的反体制其实只是标榜反对传统的党争小体制,而真正保的是自由主义大体制。


单从法国近二十年的数据来看,法国企业红利增加了百分之二百,而工资增长仅14%,他要“盘活”的体制其实并未阻碍富人变得更富,也从未真正影响法国吸引外资,但失业率就是下不去。如果把思考的范围再扩大一些,纳入那些“经济盘得最活”的如美、英、德等国,我们不难看到,那些国家穷人的比例远远高于法国,一个最明显、原本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贫困打工族。在我看来,特朗普上台及英国退欧与过度推行自由主义有直接联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盘活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制造更多的穷人?盘活经济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无意从教条出发评判自由主义,也不排除法国人可能有对自身体制束缚太多、需要矫枉过正的想法,但本来在民主制度历来重视的大选中,以纵向和横向的思考去探讨自由主义之类的核心问题以及所谓的改革很可能造成的贫困打工大军等风险,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去回答这样的基本问题,谈盘活经济,其实并无意义。


法国政府正在致力于说服工作,称虽然提高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的效果尚未出现,但希望不满的民众要有耐心,改革的红利终将到来。果真如此,自然皆大欢喜,但我估计大多数法国人已经从观望转变为疑虑、甚至是不满或愤怒,最近的多次民调(称70%到80%的人支持黄马甲运动)都证实了这一点。


不容置疑,马克龙的上台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很关键的一点是,法国人对政客已经基本丧失信任,因而愿意给新人以机会,他因而赢得了顶层的“滚出去”战役。只是,这种信任和希望相当脆弱,稍有不慎便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面临底层的“滾出去”怒潮。目前这种趋势日益明显,日益让人不安。马克龙一再告诫要警惕极端民族主义,但著名学者托德(Emmanuel Todd)之前也曾警告奉行自由主义者将为极端党派贡献选民。发生在英美的巨变以及欧洲多国出现的极端党派执政的趋势,应该引起警醒。法国黄马甲运动的实质是,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拒绝沦为贫困打工族,这更是一个强烈的警报。


作为普通人,我既无取代自由主义的药方,也无意预言未来,但赞成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中进行探讨、去争取共识,因为回避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今日法国正处在重要的转折点上,如果结合西方大国数十年来的发展轨迹并进行比较研究,目前发生在法国的事情为应对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陷入危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本。


(本栏目文章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报立场)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