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 简体
  •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 香港公司:+852 56199769(客户服务)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181号新纪元广场7楼
  • 日本公司:+81 532-0004(客户服务)
    地址:大阪府 大阪市 淀川区西宫原2丁目6-16 新大阪コ-ポビアネ-ズ 523号 鲲洲株式会社

出身贫寒的香港女特首, 将两个儿子送入剑桥, 她的育儿观只有8个字

来自:月下独酌 0 0 2017-07-10

7月1日,林郑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这是香港回归20年来,第一位女特首。


做为朋友,她“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体恤别人、而且风趣”。


做为妻子,她和丈夫几十年如一日的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为两个儿子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


做为母亲,她把两个儿子都培养进了剑桥!她朴素的育儿观只有8个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年,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同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她的专访。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句话:


“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我是亲自照顾他们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

草根出身,一路学业优异


林郑月娥祖籍宁波,1957年出生于香港,在湾仔一栋唐楼的板间房里长大。唐楼,就是没有电梯和冲水厕所的楼;板间房,就是内地正在整治的“群租房”。


十年苦读,林郑留下一段成绩优异的求学之路。中学时,她曾满怀医者仁心,梦想悬壶济世;后来,她又立志成为社工,服务社会,为此,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社工系。大二时,林郑从社工系转到社会系,毕业后考录政务官,加入政府队伍。


2007年,崭露头角;


逐步以果断、坚强、“好打得”的作风,成为政坛新星;


带着73.8%的最高民望,进入梁振英领导下的港区政府;


她以三观很正,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特点,赢得“高民望、高效率、高政治能力”的“三高”美誉。


在201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了表彰林郑月娥一直以来对香港社会作出的贡献,特别颁发了香港嘉奖制度下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在第五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中获胜。成为香港首位女特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出身寒门,她更懂得底层的艰辛;勤奋苦读,热心公益,教会她不畏惧、不退缩,同时又满怀同情心。


正是这样的特质,让她在担任发展局局长的5年期间,赢得“高民望、高效率、高政治能力”的“三高”美誉。


02

孩子是首位,从未请过保姆


事业成功的同时,她家庭幸福,还把两个儿子都送进了剑桥大学。她教育孩子的历程、家庭观及她的教育施政理念,也给人很多启发。


她坦言:“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我是亲自照顾他们的。


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尤其他们年纪小的时候,他要见到妈妈,他要知道妈妈是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所以我现在很欣慰,我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大了,分别23岁、26岁,但是他跟我是很亲近的。尤其是大儿子,差不多每天要跟妈妈说话他才比较舒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任社会福利署长时,有很多慈善晚会、筹款活动,她一概推了,为的就是每晚与家人一起吃晚饭,多点时间与他们相处。


03

从来不打儿子,不是怪兽家长


林郑月娥向来予人职场女强人印象,但谈及丈夫及两个儿子,却瞬间有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感觉,她更笑言要为自己平反,澄清两个儿子从来没有入读国际学校,自己亦不是怪兽家长,没有强迫孩子要做医生律师或学才艺。她认为,父母最重要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照顾及空间。


她的两个儿子,中学是在本地传统津助学校华仁书院就读。其后,她为了当时正值青春期、躁动不安的长子节思,决定一家往英国生活,她向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工作,两名儿子便在当地升学。


虽然后来她回港工作,但儿子留在英国读书,原因包括学习香港没有的学科,“他们想读俄罗斯文、古希腊文,作为家长我随便他们学。”


她对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宽松,从来不会要求孩子要学什么或修读什么科系,两个儿子“从来没有补习,也没有学小提琴,也没有学奥数什么的”,结果两个儿子都毕业于知名学府剑桥大学。


她以过来人身份分享——


“小孩自己会学,你只要给他一个启发、富满足感的环境,他们自己会学,尤其是今天网络发达,不用你灌输知识,反而要培养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4

不同成长阶段,给儿子不同界限的爱


她指出,子女的不同成长阶段需求不同。


比如年幼时,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时间是必不可少。所以我从来不请海外佣工,这样会让自己有“纪律”,准时下班照顾两个儿子。

到子女稍微年长时,就要平等交流,不要以大人的口吻去教训他们。当时的青少年的时候,和今天完全不同,当时不能上网,吸收的知识有限,但现时青少年每天都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事。


到子女长大之后,就要以朋友方式和他们相处,学会放手让子女去经历。

林郑月娥笑言,当初孩子们说要出外闯时自己都会担心,但明白也要放手让他们开拓眼界。她更认为,父母过分关心会造成无形压力,现时互联网发达,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有心不会阻碍沟通。


她强调,要达至家庭共融,重点就在于“一齐讲、一齐听、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从子女的角度了解他们,子女不但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会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5

家庭和睦,是孩子最好的教养


林郑月娥曾动情地感谢家庭:“我能够在政府做到今日的位置,能够投入那么多时间,一定是因为有家人、特别是丈夫的支持。”


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保送她去剑桥大学进修,她看到美丽的校园兴奋不已,骑单车游览,不慎遭遇车祸住院。得知消息的香港留学生们一起去医院探望,其中就包括在剑桥读数学博士的林兆波。


3年后,当时还叫“郑月娥”的她和林兆波结为夫妇,婚后冠夫姓,也就是现在我们口中的“林郑月娥”。婚后他们生两个儿子,他们家就有了三个数学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年情人节,丈夫林兆波在Facebook公开发表了一封爱意满满的信,表达对林郑月娥的支持。“我们俩的心是相连的,我对你的支持是无限的,希望你能成功当选,并在新岗位上努力为香港市民工作”。


也正是由于家人长期以来给予的爱和理解,林郑月娥才会在风谲云诡的政坛一直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


祝贺林郑,祝福香港,祝愿未来!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