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英国父母骨子里的优雅是如何从小带给孩子的?

来自:安拉134 0 0 2016-11-29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提到英国人,有个不容忽视的标签是“绅士”。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就被称为“绅士的摇篮”,它的一个教育目标便是培养友好善良、内敛深沉的未来社交精英,从小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

 

优雅,既指外在的社交礼仪”,又指内在的“自我修养”,不只是贵族少年们要学习,事实上,整个英国社会一直都在努力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孩子把这两点,渗透到骨子里去。


“嘘——说话小声点,好吗?”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里问到——家长做的哪些事,最不被在海外长大的孩子接受,才发现,几乎所有妈妈都被提醒过:说话声音太大了。

 

说起来有趣,这些妈妈们至少在英美两国拿了硕士学历,且在英国大学或者时尚和媒体产业工作,平时都算是甚为自律的人士,甚至没少较真自己孩子的各种规范,但仍然有时候会被孩子们提醒“小声点”,可见英国上下之讲究礼仪。

 

甚至可以说,英国人对礼仪的讲究,已经到了连处女座都会觉得有点太“形而上”的地步。比如“对不起”和“谢谢”基本是英国人开口言、闭口语,一张嘴,准有一个会先溜达出来,引领后面要表达的长句,而另一个则理所当然地充当句号来结尾,所以,每天说上十来个“对不起”、“谢谢”是常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英国人在公共场合的自制能力确实非常惊人,比如默不作声地排队,但遇见有插队的,大家顶多飞几个责怪的眼神,基本上也不会太多地干预,也许对方是有急事,总之自己自律就好。

 

演出时如果迟到了,哪怕是只晚一分钟也会有不能入场的危险,而必须等到中场休息时才能入内,不然就打搅了别人。在演出当中,观众们基本保持鸦雀无声,一曲终了,基本上是雷鸣的掌声,伴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喝水声。虽然在影院时有咔嚓、咔嚓吃爆米花的声音,但轮到在电影院放国家剧院live show时,如果你小鼠般窸窸窣窣地吃薯片,也会接到左邻右舍怪异的眼神。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对各种规矩和礼仪耳熟能详,自然对妈妈们偶尔的放纵也会报以怪异的眼神和各种口头警告了。

 

老师每次上课都会戴着女儿送的丝巾

 

除了社会的整体影响,学校的教育对孩子和家长们也有很大的影响。

 

记得大女儿小学4年级的那个圣诞,她给自己喜欢的几个老师都送了小圣诞礼物,只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本没有期待老师给太多回应。没曾想——

 

  • 校长收到女儿送的小胸针后,给女儿送了她人生里的第一张明信片,上面亲笔写着:“非常感谢你的礼物,我用它来配我那套深灰色的裙服,非常漂亮,我特别喜欢。”底下是亲爱的校长的签名。

 

  • 女儿送给音乐老师一条有着小青蛙图案的丝巾,此后每次这个老师在给她单独上课时,都会戴着这条丝巾。

 

  • 而二女儿送给语文老师一个母鸡小陶器,也收到了老师的信,告知礼物被放在了厨房的某套瓷器边上,“特别协调。”

 

所有这些贴心的细节点点滴滴,让孩子们了解到如何有礼貌,如何表达礼貌。说起来,真正的礼仪,不是练习用叉子仪态万方吃豌豆,英国人的礼仪是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善意,对别人真心地尊重,让对方舒服,从而自己舒服,这样的社会能够顺利运转在一个有着共识的基础上。



外在的谦和,源于内在的修养 

 

英国人待人强调谦逊有礼,对待自己,则非常注重内在文化修养的熏陶。这和英国整个社会从12世纪开始对liberalarts(博雅教育)的整体传承有关。有一次,我跟在北京的好友聊孩子的大学时,就曾建议她来英国选人文专业——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英语语言在世界的强势地位,奠定世界基础框架的政治与法律,英国的人文专业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 拥有世界一流藏品和管理的博物馆,在英国全部是免票的;

 

  • 还有演出周期最长达两个月、票价最便宜(每场有200-300张5镑的站票)的古典乐音乐会——BBC夏季逍遥音乐会,以及各种免费或极低票价的露天流行音乐会;

 

  • BBC出品的制作水准一流的纪录片涵盖人类世界的各个领域;

 

  • 遍布全英各地的世界遗产和英国遗产系列里包罗万象,从古宅、庭院、城堡、花园到教堂;

 

  • 遍布乡镇各地的免费图书馆,以及各种体育活动和场馆……

 

可以说,只要人们有闲暇和爱好,就可以免费或者花费极少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以,这边的孩子除非有特别钟意的电影,偶尔约朋友去放松一下以外,更常见的情况是,相约去自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看展览,当然人数多一点时,会约去滑冰或者打保龄球。

 

假期来临,家长们如果没有休假,也会给孩子报音乐、网球、足球、混合体育、戏剧、美术的日托夏令营。这里从来没有什么补课夏令营,即使是科学皇家学会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而开设的专业夏令营,也不是课业学习的性质,而是纯粹的启蒙。

 

这些耳濡目染的文化艺术“小招”还会被用在孩子们日常学习上。英国孩子的作业,经常是跨学科的,比如关于亨利八世的历史作业,最后要画图表,或者做连环图来表达;物理学的串联、并联,最后要做成各种亮灯的建筑,或者机车;数字设计,最后的成品是可控的恐龙或者3D打印的手机壳……除了搜集基本的知识点,学生们需要花更多时间表现这些知识点。

 

即使没有用在学科学习上,这些点点滴滴的文艺熏陶也丝毫没有被浪费,最直接的表现在孩子看待事物的广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与人的谈吐上,就这几点,一个从小穿梭在各大博物馆的孩子,和一个围着一方书桌转的孩子之间的差别不言自明。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