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谈中国宏观经济问题(1)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8-11-16

2018年11月11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魏杰在湖畔大学作了一场演讲,就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走势做出了判断。

 

人物介绍: 魏杰,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国务院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室主任等职,兼任全国13个省市经济顾问、15家企业经济顾问、7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导之一,1993年在经济学界第一个提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彻底分开的治理金融秩序建议。

以下是魏杰教授的演讲全文。(演讲稿较长,分作三次发布)

 

魏杰:非常高兴参加今天新老朋友的聚会,我看好多都是老熟人了。

我和大家一起对未来一段时间做一个交流,可能在座的知道从今年3月份开始,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六个很严重的现象。

第一个现象,大量的中小企业反映企业非常难做,压力很大。既有成本压力,也有资金压力。到了6、7月份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倒闭和关门,所以首先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大部分企业都在呼吁非常难做,6、7月份就开始出现倒闭关门现象。

第二个现象,企业违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到期没法还债了,违约的情况非常严重。一开始是国有企业,后来到民营企业,最后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违约都非常多,这样一来似乎债务链条的断裂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第三个现象,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这些年所谓新的经营业态陆续出现了爆雷,这几年所产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出问题。7月份时非常严重,这是所谓第三个现象。

第四个现象,股市出现非理性下滑。原来我们心想国民经济可能影响到股市下跌是300个点到2800,结果没有想到美国股市大跌又产生了300个点,到了2500左右,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

第五个现象,投资人比较恐慌。因为找不到什么安全性资产,大家不知道什么资产最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资产。投资人非常的恐慌,原因就是找不到什么资产最安全,不知道。因为安全性资产像一个社会动机秤砣一样,一旦没有它的话整个失调了,压力非常大。

第六个现象,人们都感到很迷茫,预期都不看好。不知道中国向哪儿走,非常迷茫,迷茫的现象到了10月份之后更加严重了。

这样一来,从3月份开始出现了这6种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来讲对未来不是太看好。

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现在出现这6种现象,为什么人们感觉到未来预期不太好,那就要分析一下才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基本面没有出问题,整个社会经济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中国人致富欲望仍然很强烈,动力还在,冲动仍然很强烈。尤其越到基层,这种动力越强烈。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存在,人们对利益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力仍然很强大。二是市场没有出什么问题,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之一,人口接近14亿,中产阶级比重还在提高,没有出现消费降级的情况。消费降级这个观点没有证据,仅仅是因为卖榨菜卖多了,方便面卖多了才消费降级,没有证据支持,中国仍然是市场非常大的一个国家。三是中国仍然是联合国所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按照联合国所公布的工业门类,中国是最齐全的国家。没有出现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制造业离开中国,没有出现这个现象。最典型的东莞,是中国家具重要制造商之一,我们发现仍然存在,没有走,他们通过自我调整而吸纳了劳动力上升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工业门类仍然很齐全,这个没有发生变化。四是中国交通设施仍然是世界最方便便利的国家之一,而且会越来越好,这样对产品突破运输压力有很大的好处,交通设施仍然是最方便、最便利的国家。五是最高决策层没有改变改革和发展趋向的意图,虽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说法,什么民营经济离场热等等,但最高决策层没有任何一个意图要改变中国改革开放趋势,没有这个意图。

这样分析下来的话,最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既然基本面没有出问题,为什么出现这六个现象。后来结果分析发现,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这5件事,每一件事都有负面的东西。单个出现的话不会影响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后出现的效果,负面效应叠加。这5件事每个所带来的负面东西叠加在一起,这个就麻烦大一点,所以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的现象,导致这6种现象的产生。

哪5件事呢:

第一件事,所谓我们正在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去杠杆,比如说控制房地产,比如说治理金融乱象等等,这些做法都有双刃剑的作用。在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都带来了负面的东西。导致企业资金链压力比较大,甚至断裂。尤其是过去高负债、高增长的企业基本没法生存了。而他们和正常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导致正常负债的企业也没法运转。你们知道中国是一个长期靠高负债运转的国家,直接融资占的比例很小,基本靠债务之间运作,几十年都这么走过来。猛然一下要去杠杆,要收缩债务,企业一下受不了,导致一些负债高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他们和别的正常负债企业有各种联系,导致正常企业也出现问题。所谓防范金融风险这件事是对的,没什么错。问题是它带来的负面东西同时也显现出来了,从经济学来讲任何对策都是双刃剑,所以防范金融风险导致一个重要压力就是企业资金紧张情况比较严重。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再加上操作中有的人粗暴的做法,盲目惜贷,使得情况更加严重。第一件事,防范金融风险导致一些负面东西,企业压力非常大。

第二件事,我们正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是结构调整,经济学界把人们生活分为需求侧、供给侧。需求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等等,这是需求侧。供给侧就是指生产侧,供给侧结构就是指产业结构,所以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原因是原来支持我们的一些产业不可能继续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像传统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产业,很难持续增长,因为它们陆续都出了问题。所谓传统制造业严重产能过剩,我们提出去产能化。房地产泡沫正在形成,我们得抑制资产泡沫,标志着这些产业很难继续支持中国发展,中国需要新的支持增长的产业。

这些产业经过分析已经判断出来,知道哪些产业会支持我们,提出来三大产业未来会支持中国,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等,我们同称战略新兴产业,它会支持我们增长。二是服务业,服务业将会成为重要的支持中国发展的产业。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精神服务业等等,都会支持中国增长。三是现代制造业,像航天制造、高铁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的装备制造、现代传统制造等等,都会支持中国增长。认识到这三大产业会支持中国增长,所以正在推动结构调整。但调整需要过程,目前处于调整一个空档期,原有传统产业贡献急速下降,而新产业没有起来,或者正在起来,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出现结构调整的空档期。这种空档期带来的负面东西就是增长回落的压力很大,增长稳不住,收入一直往下走。所以调整结构这种空档期带来很大的压力,就是增长的回落压力很大,导致对未来判断出现预期不太明确。这是第二件事所带来的负面东西,结构调整空档期导致增长速度回落压力比较大。

第三件事,中国正在新旧动能转换。原来支持中国增长主要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已经急剧的消失了。按道理来讲,成本优势消失应该是技术优势递补上来,成本优势消失之后应该是技术优势很快成长起来,保证中国的增长。但现在问题是技术优势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就出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空档期。原有的优势在丧失,新的技术优势还没有出来,导致增长回落压力比较大。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也出现了空档期,它的负面东西就是增长回落压力比较大,人们的预期似乎不是太好。

第四件事,中国正在搞所谓生态文明改革。你们知道十九大和过去相比最大不同点,提“五大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生态文明改革成了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我们正在推动生态文明的改革。生态文明无非两件事,一件事是要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的处理。这就要求提高企业排放标准,因为只要搞这个必然要求企业提高排放标准,废水、废气、垃圾的标准都要提高。另外一件事,生态环境的修复,因为这是所谓生态文明重要一条,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混淆修复对企业也提了很高的要求,比如长江经济带,3公里之内一律不准建工厂类企业,过去建了怎么办,我们在大江大湖、大山大水旁边建了好多工厂,现在必须搬掉。生态文明改革导致一件事,企业因为生态问题压力很大,再加上我们执法过程中比较粗暴,导致许多企业关门停产,必然增长速度回落,压力非常大。生态文明改革导致一个非常麻烦的事,企业无论是排放标准还是搬迁,都会影响到现在的经济增长,出现增长速度回落压力比较大。

过去我们叫生态和环境为发展让路,只要发展别的都好办,现在倒过来了,现在是发展为生态环境让路,不同的执政思维已经出来了。原来只要发展都好办,环境生态影响力不行。现在大家看到已经很明显发展要为生态环境让路,原来一提长江经济带,大家以为要大发展,结果最后提出主要是保护,3公里之内一律不准建工厂企业,建了都要搬,都要迁,导致的结果是影响经济增长回落,增长回落压力比较大。你要什么已经很明显了,过去我们要发展,现在要生态环境,当然发展增长会受到影响。上次我们一个制药企业在银川,因为它是好多制药企业原料生产力,结果因为生态被关掉了,我专门去看。我一看就明白了,你到底要什么,要发展继续生产,要环境就得关。我们国家山的走势都是走西走向,只有一个南北走向是贺兰山,产生了银川平原,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这个平原不要20年就消失了,要什么得搞清楚。现在很明显要环境要生态,结果导致增长速度回落压力比较大。

第五件事,中美贸易战。美国打贸易战,我们没想打,最起码我没想打,因为美国经济处上升期,从经济学判断,它下行期可以和中国打贸易战,它上行期打贸易战,这是没有想到的。原来我们判断打贸易战对我们影响不是太大,结果没有想到对人们心理影响非常大。按道理来讲,我们计算过,美国和我们打贸易战,能消化得了。但十年前打,我们肯定完蛋,就地趴下。你们可以查一下资料,2007年,我们当时增长方式是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07年GDP总量是27万亿人民币,出口是9万亿人民币,进口是5万亿人民币。出口在GDP占的比例是之差不多30%以上,顺差占GDP11.3%,这两个数据表明中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

这就是美国要打贸易战,我们就地投降,因为受不了。后来08年产生了一场世界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是中国清醒的认识问题,像中国这么大经济体量的国家,不能把出口作为导向来发展经济。中国比较调整战略,走向内需拉动型。我们08年开始转型,转了十年,去年实际转过来。去年GDP总量82万亿,出口15万亿,进口13万亿,出口占GDP总量的比例下降15%左右,从30%下到15%,下了一半。顺差在出口占的比重从11.3%下到1.3%,这个数据表明中国调整过来了。我们算了一下,美国打贸易战打到底,一分钱不让中国对美国出口了,对我们影响是0.2-0.5的增长,这个我们能消化得了,没什么问题。但没想到对我们心理影响这么大,只要美国宣布加税,第二天中国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问我们,我们又没有出口,受伤的总是我们。上市公司出口量也不大,怎么老是影响股市,因为心理问题,股市是受心理影响最大的市场,没想到心理影响这么大。这种心理影响几乎导致对我们整个影响都很大。因为中美经济关系40年来一直总体比较平稳,一下出现这个问题,人们有一点没法判断,很担心会不会走向冷战。要真走向冷战的话,中国经济就很麻烦了,所以对这种心理影响非常大,导致人们很迷茫,预期比较差。

这5件事,每件事都有负面东西在,单个出来的话好办,结果5件事撞在一起,负面东西也撞在了一起,就出现了经济学的概念,负面效应叠加。负面东西撞在一起,负面效应叠加,最后导致中国经济从3月份到现在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现象。这种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经济没有进入衰退期,而是进入调整期,这是一个重要判断。因为从基本面来看,我们没有进入衰退期,原因是5件东西撞在一起出现负面效应叠加,标志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我们估计调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时间,2018、2019、2020年,需要三年调整才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是口号,要真正转向标准化,三年将是调整期。调整期把这些负面的东西逐一加以解决之后,中国经济才能进入到所谓高质量增长期。

中国经济实际上没有进入衰退期,是进入了调整期。怎么调整,逐渐形成共识,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必须稳住金融。金融必须稳定,金融不能出现大起大落,所以第1件事是稳金融。因为一旦金融稳不住的话,调整期很难渡过。总体实体经济发展是要靠金融支持,金融一旦出现大起大落的话,可能这个调整期就会出现混乱,所以做的第1件事就是稳金融,金融必须稳住。

怎么样稳金融呢,估计要做五件事:

第一件事,控制好货币政策。金融的核心是货币政策,一定要控制好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一方面要防范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要保持增长的需要,这两个必须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控制好货币政策有三个要点很关键,一定要掌控好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保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不能变。如果货币政策再次走向宽松的话,那么金融风险一定会爆发的,不用考虑,一定会再次爆发金融风险的压力,所以还得要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稳健。保持中性稳健一个重要的指标,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要控制好。在座的知道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货币的速度,货币发行的速度,可以这么简单理解。这个数据必须控制好,因为这个数据标志着货币发行的情况。中性稳健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必须处于低速运转才行,按照经济学原理来讲,GDP增长速度加上通胀率,再加一个参数就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这一条来看我们基本上控制好,9月份货币增长速度8.3%,你们知道过去都是在两位数以下,年平均17%,现在已经控制到一位数,8.3%,那就是GDP6.5%再加上通胀率2%,再一个调整参数,就是它应该有的数据。看来这一条现在做得还不错,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一位数,9月份只有8.3%,10月份数据还没有出来。一定要保证这个数据处于中性稳健,这个数据控制不好的话会发生很重要的经营风险压力,控制好货币政策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保持货币政策中性稳健。

二是流动性充足,保证流动性充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流动性必须能满足,叫流动性充足。这一条看来最近在调整,要保证充足。怎么办呢,要动用好多货币工具,比如说降准。前几天又是逆回购1500亿,等于向市场又释放了1500亿流动性。这样以来货币政策一个重要要点,保证流动性的充足,那么要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最近陆续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求,流动性充足,这一条看来能够保持住。

三是货币政策必须顺畅的实现目标。传导机制必须顺畅,比如说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这是定向的目标。怎么能够传导出去,那就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顺畅才行。比如最近为了支持民营经济对银行的考核指标增加一个新指标,就是比例控制。假定今年放贷100亿,必须保证40%贷向民营经济,有严格的考核指标。过去是口号,现在是指标了,能够保证顺畅的流向民营经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畅要做一些机制调整,目前调整最大的就是对银行贷款结构性控制,今年贷去多少,多少流向民营经济,有质量要求。

郭树清同志最近讲了,大银行最起码1/3贷款要流向民营经济。中小银行2/3贷款必须流向民营经济,五年后达到50%流向民营经济,这是搞结构控制。这一控制,就保证了货币政策能够传导机制顺畅。过去老讲支持民营经济,支持不了原因就是因为传导机制有问题,传导不下去,现在必须顺畅传导。再是支持实体经济要规定一下今年贷款,比如100亿,90亿必须流向实体经济,非实体经济是10%,这才能叫支持实体经济。对所有银行用新的考核指标,新考核指标达到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传导机制顺畅。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传导机制上必须顺畅。最近正在做调整,我估计一个月以后大家会普遍感觉到确实支持实体经济了,支持民营经济了,因为传导机制做了调整,要顺畅的传导下去。

我们做的稳金融第一件事,控制好货币政策,主要是这三个点。一个是坚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保证流动性充足,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传导机制顺畅,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比如说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这就是稳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控制好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点,一个是保持货币政策中性稳健;一个是保证流动性充足;一个是保证传导机制顺畅。这三条如果调整好的话,我们能够实现稳金融的目的,就是所谓稳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去杠杆政策,去杠杆政策现在要加以调整。去杠杆没错,因为杠杆确实很高。按照今年第一季度公布数据,政府负债占GDP总量的35.2%,这个数据偏低。偏低的原因不是弄虚作假,是因为把政府负债没有统计进来,划到企业负债里了。二是企业负债是GDP增长的159%,这个数字偏高,企业负债没有这么多。高的原因是把两级政府划到企业负债里了,一个是开发区负债,一个是地方融资负债,把这两个去掉的话其实企业负债只是占GDP总量130%,没有这么高。借债主体性质确实是企业,如果去掉的话企业真正负债是GDP总量130%。三是个人负债占GDP总量55.8%,在座的2015年年底个人负债占总量30%,2016年、2017年这两年急速上涨,现在到了55.8%。个人负债里主要是房贷和车贷,城市主要是房贷,农村主要是车贷,导致个人负债的上升太快。虽然没有到达红色警戒线,但是上升太快。这三种债务加起来,整个社会负债占GDP总量的250%,确实太高。按照有的学者计算,社会负债上升到GDP总量270%时,就会引爆一场严重的金融风险,今年年初我们开始去杠杆,就是降负债率。

从上半年经验和教训来看,似乎有点太猛了,而且有点一刀切。7月31号那一次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调整一下去杠杆政策,两个调整。一个是控制好去杠杆的力度,力度必须控制好,不能太猛,太猛的话企业受不了,要控制好力度。多大叫力度,什么意思,谁也没有估过,到底具体多少,谁也不清楚。我是查了一下相关决策部门的信息,体会到所谓力度就是指不是今年把杠杆去降到正常水平,是用三年时间。先把杠杆率从250%降到200%,200%还高,不着急,三年之后再继续降,再用两年时间降到正常水平,五年时间才把负债降到正常水平。如果前三年从250%降到200%的话,去杠杆40万亿,一年13万亿左右。13万亿左右,企业承受得起,应该问题不会太大。这样一来,力度上调整之后,大致就会保证既能防范金融风险,又能保证企业资金链不会断裂,保证企业资金需求。

一个调整是所谓控制好力度;第二个调整就是要结构性去杠杆,那就是不再搞一刀切了,民营经济杠杆率就不高,对他们就不要再讲所谓去杠杆。结构性去杠杆,谁的杠杆高就去谁的。我定了两个重点,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地方政府债,这两个确实有点高。国有企业去杠杆和地方政府去杠杆成了结构性杠杆的重点,国有企业去杠杆,我看了一下,上半年大致上通过两条办法把国有企业新增杠杆已经控制住了,就是新一轮负债已经被控制住了。国务院发了一个严格的文件,所有国有企业负债必须要达到应有标准才行,从央企开始。文件很严格,组织了负债继续上升。另外一条提出来,我们不再搞刚性兑付了,国有企业债务,国家不再多给。过去国家是都给的,叫刚性兑付,国有企业借钱没有问题,最后能还出来,因为国家兜底。上半年正式提出国家不兜底了,都是有限责任,所以对国有企业借钱,买国有企业债券要悠着点,有可能钱回不来。

好多国有企业最后处理都是破产重组,好多钱等于打水漂,回不来,国家不再搞刚性兑付。严格上讲,现在没有所谓保本理财项目,因为都是有限责任。这种调整就导致国有企业新增负债速度已经被控制住了,现在是存量怎么办的问题,过去借的怎么办。后来定一个思路,就是国有企业存量解决,负债的解决要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怎么结合呢,国有企业改革今年是两个重点,一是确定主业,主业必须确定。主业确定之后,非主业资产必须卖掉,必须变现。变现的钱不能用新增投资,必须还债,通过非主业变现来还债。国企改革第二个重点就是混合经济,要大规模推动混合经济,要大量吸纳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等于增加了国有资本的资本金比例。份额做大了,份值做下来。最成功的就是联通改革,联通混改一个重要结果,把联通负债降下来了。怎么降下来的呢,是以国家上升为绝对控制权降下来,国家对联通没有控股权了,通过混改把负债降下来。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存量似乎有点回落。

另外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现在把新增债务已经控制住了,上半年“三条办法”很严厉。一条办法,把开发区负债全部掐断了,一律不准开发区贷款。开发区是地方政府负债重要的通道,今年上半年彻底掐断了,一律不准贷。我估计明年开发区基本熄火了,就靠贷款运作,一下掐断了。二是清理了PPP项目,3P项目做了清理。地方政府现在负债重要通道是3P项目,中央财政已经全面做了重新清理,3P项目清理之后等于把地方政府新增负债控制住了。三是中组部下了一个文件,任何干部提升或调动增加的考核指标——负债率是多少,不是看你把GDP搞了多少,修了多少路,要查一下负债率是多少。超过负债率就地免职,永不再用,很严厉。最近免了几个县委书记,就是因为负债率超过了标准。尤其是贫困县,大家注意到最近免了好几个县委书记。这个指标就把乌纱帽连在一起了,导致不好再增加负债率了。

这三条办法实际把地方新增负债已经控制住了,现在主要是什么呢,存量怎么办,过去建的怎么办。我去一个地方,每年GDP总量只有10万亿,负债200万亿,你想这怎么还。全国31个省市,只有6个省市向中央交钱,别的都是靠中央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你想想这一来,它怎么还债,还债无非两条办法,一个税收,一个卖地。税收基本上好多没法还,因为靠中央转移支付了。另外一个卖地,现在不断的流拍,我估计未来存量债务最麻烦的是地方债务这部分怎么办,是一个大问题。(未完待续)

(信息来源: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 )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