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养育内向的孩子:“鼓励外向” VS “静待花开”

来自:槭树街艾林 0 0 2017-10-12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姐弟俩沙滩上建造城堡)



应该是基因的缘故,我天生内向,又养育了两个性格内向的孩子。

话说内向和外向,本来只是两种不同的性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但社会上往往外向性格的人更受欢迎,外向的人一般开朗健谈、善于交际, 似乎更符合成功者的理想形象。

而内向,一般跟胆小、怕生、敏感等形容词连在一起,在当今这个崇尚人脉资源、竞争激烈的社会,内向的人似乎处境堪忧。

所以知乎上时不时有家长提问: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呢?



我虽然没有四处求医问药,但在这个方面也有过挣扎、努力、反思和改变。

对自己的性格,我多次尝试自我改造。对于女儿和儿子的性格培育,我则采用了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态度和方法,简单来说,一个是“鼓励外向”,一个是“静待花开”。




01


屡试屡败的自我改造



小时候,我妈带我去亲戚家,我从不跟人问好,也不说话,只静静地呆在一边,专注地聆听、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我妈就跟人说:“俺这个闺女就是腼腆,不爱说话。”

她还经常给我树榜样:“今天我上街,王家的小闺女,见了我大婶大婶地叫,嘴巴可甜了!你怎么就不叫人呢?”

所以从小我就知道:我这个人很腼腆;腼腆的人不受欢迎。

长大一些我想改变自己。

中学时转过几个学校,每到一个新学校,我都假装成一个外向的人:热情地跟新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 作为新来的转校生,我“风光无限”。

可惜好景总是不长。每次差不多一个月以后,我就像漏气的皮球一样慢慢瘪下来:开始找借口推脱活动邀约,越来越愿意呆在角落里看书,在人群里更喜欢倾听和观察,胜过举手发言......



成年后,虽然学会了跟内向的自己友好相处,但总觉得外向的人更有魅力。这辈子不可能外向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直接导致了我对女儿性格的态度和培养。



02


对女儿“鼓励外向”



女儿1岁左右开始表现出内向性格的萌芽时,我采取了内外结合的干预措施。

首先是外向性格的心理暗示。

我从来不对她说任何关于“害羞、腼腆、内向”这一类的词语,而是一直给她贴上“外向”的标签,比如:“我们NY正在学习跟人打招呼呢,真棒!” “我们NY特别喜欢表演!”等等。

然后从熟悉的人开始,鼓励她叫人、表达自己、当众表演等等。

其次,跟亲友们、女儿的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交流时,我也强调女儿善于交朋友、喜欢表演等特点,以此影响别人对她的看法,从而影响别人如何对待她。

我的方法似乎挺有效,女儿8岁以前,真的好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外向孩子。她嘴巴很甜,跟人说话不羞怯,请她在别人面前表演,不管多少人从来不犹豫。幼儿园毕业汇报演出,她一个人参加了7个节目;小学一年级合唱比赛,她担任班里的小指挥,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转变,从女儿8岁那年开始。

她跟人说话还是落落大方,很有教养,到哪里都能交到朋友。但某一天开始,女儿不愿意在人前表演了。去亲友家里,以前她喜欢跟大人一起聊天做游戏,是活跃气氛的开心果,现在她喜欢自己捧一本书静静地看。

看着女儿一天天“回归本性”,我不由地反思过去“鼓励内向”的做法是否恰当。

我一直的做法,也许只是在鼓动她否认自己本来的模样,教给她如何“假装外向”?

我引以为豪的“内外兼攻”,也许是把她当练习生,打造一个外向的“偶像”?

短时期内女儿是展示了一个我期待的形象,但那可能只是因为我要求她那么做了,而不是她自己的意愿?

我做这一切,表面上是“为女儿好”,但是,也许更多的是为了圆满我自己的缺憾?



(高中时期“中国之夜”的舞蹈表演)


最后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我们可以努力去鼓励孩子外向,孩子可能会因此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欢,取得一些站在聚光灯下的机会,但是孩子绽放自己所需的能量,还是从安静独处、从审视内心获取。

这个,我们永远改变不了。



那么,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承认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认识、喜欢自己的性格,也许能帮助孩子尽早地、恰当地进行自我认定和自我评价。

世俗的成功固然诱人,但跟自己达成和解、自在的生活,却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终极的人生追求,不是吗?



03


对儿子“静待花开”



当儿子显现出内向性格的时候,我没有再去干预,而是选择了在旁边陪伴他,静待花开。

儿子从两岁到3岁,我每周都带他去参加几次亲子音乐活动课。

大人孩子们坐在地毯上,老师在前边随着CD放出的幼儿乐曲边唱边跳,还用各种可爱的道具吸引孩子们参与。

很多孩子跟着音乐唱啊跳啊。

儿子喜欢拿着道具,专注地听着、看着,却拒绝起来唱唱跳跳。

他其实每一首歌都会。有时候在家里,吃过晚饭,我们放同样的歌曲,他跟着又唱又跳,还要求家人一起跳,玩得特别疯。

只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在家以外的环境里,在不太熟悉的人群里表演。

有时候在这些课上,熟悉的老师和阿姨也会鼓励他:“你也去跳啊,看你的好朋友都去了。”

儿子不愿意去。我替他解释:“他还没有准备好呢,等他准备好了就会去的。”

这个准备过程,儿子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

差几天到儿子3岁生日,我们又去上音乐活动。第一首歌响起,儿子很自然地站起来加入到小朋友中间,一边跳,一边唱。他的所有动作,所有曲调,都近乎完美,就跟他天天练习过似的。

所有了解他的老师和朋友都被惊讶到了,纷纷夸奖他。

他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我惊喜万分。整整一年时间,我静静等待,花终于开了。



学了幼教以后,对于接纳孩子,包括孩子的性格、特质,有了更多的认识。

如果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想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有意义,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地,接纳孩子本来的模样,欣赏他独有的特质。

如果心里有时还会摇摆不定,那么表面的淡定最好要保持。

不久前我跟儿子有个这样的对话:





“儿子,你就要过生日了,要不要邀请好朋友来开个party?”

“不要。”

“为什么?”

“就是不要。”

“那我们一起去“彩虹的尽头”(公园名)玩吧,你可以请一两个朋友一起去,想请谁呀?”

“我考虑考虑。”

(几个小时后)

“谁也不请。”

“为什么?”

“就是不想。”

“好吧......”


我嘴上什么都没说,但内心已经是万马奔腾:

儿子,你已经连续两年拒绝生日party了,这样下去是不是要没有朋友了呀?

实在忍不住,我就把焦虑都倒给孩子的爸爸。

爸爸说:

“你真的多虑了。

孩子社交没问题,我每次去课后托管班接他,都看见他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玩打仗,玩力高,玩象棋,别提多开心。

我们去度假,他跟陌生孩子不是也能很快玩到一起吗?

上次你同事带孩子到家里来玩,他跟大两三岁的孩子,也能玩到一起。”


也是啊。说到底,我时时冒出的焦灼,还是我自己的问题,来自周围繁杂的咨询,也来自我内心的缺憾。



04


跟自己和谐共处



看到这里的朋友,很遗憾地告诉你,我不能给你一个经过验证的、完美的、养育内向孩子的方法。

无论是对女儿的鼓励外向,还是对儿子的静待花开,都是我当时认为的更好的方法,一边实践,一边反思,然后自以为是的改进。

如果说教育孩子是个试错的过程,可能听起来很不负责任。但是,即使你学习了很多理论、经过了很多思考,采用了现在认为的最完美的方法,将来有一天,你也有可能会感到遗憾、甚至后悔。

孩子的经历不能重来,我们每天都探索行进在单行道上。

养育两个内向孩子的探索过程中,我越来越坚信的是:内向和外向,都有优势和劣势,外向者可以取得成功,内向者也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所建树。不管是什么性格,一个人从自己的内在出发,发展跟自己的性格适应的能力和理想,才是跟自己和谐共处的健康状态。

最后,推荐刚看过的一篇介绍内向力量的文章:《你宁愿要一个假装外向的孩子,却看不到安静的力量有多惊人| 专访全球畅销书作者苏珊 凯恩》。




上期文章:关于幼儿园,你只看到了一半

相关阅读:你真的接纳你的孩子吗?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