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在相亲角里读懂中国

来自:仰望星空的你 0 0 2017-08-04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相亲角绝对是中国21世纪最有创意的发明之一。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这样,为了子女婚姻问题着急上火,聚集于公共场所,通过摆摊设点展示子女的条件和对相亲对象的要求,试图为儿女寻找满意的妻子与丈夫。相亲角就像一个集市,只不过贩卖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亲生儿女。


相亲角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北京的龙潭公园。十多年过去了,相亲角已扩散到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多座城市,成为这些城市的公园里一道独特的景象。在这里,几乎人人都是物质婚姻的信众,婚姻是用户口、房子、社会地位等物质条件来衡量的,门当户对才是铁律,有没有爱情,无足轻重。


它的这套相亲标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相亲平台?

逼婚达人父母


当今中国人的七宗罪是什么?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绝对榜上有名。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20到59岁的单身人口总数达到1.7亿人,其中男性占59.6%,约有1.04亿人;女性占40.4%,约7000万人。这一亿七千个单身背后,是三亿四千颗着急上火的心。相亲角上聚集的,正是这样一批人,一群逼婚达人。



中国显然是最爱逼婚的国家之一。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超过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在这些父母看来,单身就是万恶之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他们人生的最高信仰之一,一旦他们的子女成为“剩男剩女”,他们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动用一切资源、寻求一切途径,迫切地想为儿女找到归宿,而相亲角正是他们挖掘出的一个新的途径。


2004年,北京的龙潭公园诞生了全国第一个相亲角。当时,媒体还称之为“家长相亲会”或者“父母相亲会”。它的发起者是公园附近的居民,他们经常去公园晨练。在晨练过程中,他们渐渐熟识,甚至成为老朋友,子女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他们闲聊的谈资。




在闲聊中,他们发现很多人的子女“都老大不小了,却还是单身”,这些为子女婚嫁问题着急上火的父母们彼此找到了共鸣,便琢磨着在公园里组织一个“鹊桥会”,每周固定时间举行,家长相互介绍子女的情况,满意便互留联系方式。


就这样,2004年9月,在龙潭公园的“飞龙阁”举行了第一次“鹊桥会”。在家长们的口口相传和媒体的报道下,这种“家长相亲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还逐渐扩散到了北京的中山公园和紫竹山公园,乃至上海、杭州、深圳(莲花山)、天津(人民公园)、沈阳(南湖公园)、苏州、洛阳、济南和徐州等大中城市。


相亲角成功成为父母的逼婚手段之一,继谆谆教诲、发动亲朋好友施压以及严厉申斥之外,父母再获逼婚新战略。相亲角越受欢迎,越说明家长对儿女婚姻的担忧与焦虑。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创始人就坦言,她成立相亲角的初衷就是“把女儿早点嫁出去”。当时,她已经耗尽所有人际网络所能提供的相亲资源,又觉得商业婚介机构收费昂贵,婚托掺杂,于是将目光转向了“不收费就能解决大众需求的公园相亲角”。对于很多父母而言,相亲角能够自己亲自挑选又是免费的的确是吸引他们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相亲角如此盛行?有学者认为,相亲角对父母而言可能还是一种路径依赖——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就是通过集体相亲的方式找到对象的。对他们而言,相亲可能是一种习惯。


诚如今天流行的“剩男”、“剩女”这些词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曾流行着“大龄青年”一词。为帮助“大龄青年”解决婚姻问题,1984年6月21日,全国总工会召开座谈会,号召工会、共青团和妇联“联合起来创造条件”。同时,单位领导人也热衷于帮助青年解决婚姻问题,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助攻运动”。




大中城市总工会定期举办交谊舞会和男女青年的联谊会,妇联还提供登记和介绍服务,《人民日报》多次进行报道。在上海,为解决知青返沪高峰带来的“大龄青年”无房结婚困境,政府还建造了一批过渡房租赁给大龄青年结婚户。


在官方和单位的助攻之下,“大龄青年未婚问题”的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以上海为例,70年代末到1986年间,上海结婚率逐年攀升,从70年代中前期的13%~17%攀升至1979年的22.68%,1981年最高,为48.20%。


然而,父母靠介绍认识,并不意味着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干。毕竟不少父母后悔自己这辈子太凑合,没有找到过真爱。相亲角的流行一定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你再逼我也不结婚

今天各大城市的相亲角,你看见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换句话说,不是子女在相亲,而是父母替子女相亲。今天的相亲角其实是代际冲突的产物——父母视婚姻为必要,把婚姻作为抵御风险的武器,且认为父母关心子女婚姻问题天经地义。但儿女不愿将就,迟迟不结婚,着急上火的父母只好自己亲自上阵,相亲角也由此产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6年02月16日,北京,一个由网友众筹的“反逼婚”广告新近出现在东直门地铁站内,吸引了过往乘客的目光 

与父母们对相亲角的趋之如骛不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结婚了。一线城市晚婚已是常态。据《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被调查者中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28岁,男性晚婚(25岁及以后)的人群占63.29%,女性(23岁及以后)晚婚人群占83.07%。在上海、南京等城市,“三十而婚”已十分普遍。


每逢春节必逼婚,每逢春节也必然有各种“最全防逼婚攻略”、“春节防逼婚指南”出炉,甚至有人“租”对象以躲避逼婚。在两代人之间,一场“逼婚”与“反逼婚”的拉锯战正在上演。尤其是女性,不想结婚的不在少数。据《2016年中国婚恋调查报告》,有高达36.8%的女性认为不结婚也幸福。


而对于更多年轻人而言,他们不结婚并非不认同结婚这种价值观,而是难以认同父母的择偶方式和婚姻观。他们崇尚个体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认为结婚是个体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父母在相亲角为自己相亲是无法被接纳的。


相亲角的父母大多是知青一代,他们历经物质贫乏的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上山下乡”,结婚时又遭遇计划生育,中年后下岗分流,是被剥夺的一代。他们几乎毫无自主可言,生存文化是第一位的,爱情绝非必需品。因此,对于他们而言,结婚就是“搭伴过日子”,通过相亲的方式来择偶,将一切标准物质化,再自然不过。



但是对于子女而言,婚姻必须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有调查显示,高达56%的女性表示婚姻就要宁缺毋滥,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标准,而男性这一比例为44%。因此,相亲角功利化的择偶方式自然遭致了很多子女的反感、逃避乃至反抗。


子女哪里懂得中国父母的“良苦用心”。只要你去相亲角看一眼,你就会发现相亲角的婚配效率其实很低。但这并不妨碍十几年来相亲角越来越受到家长青睐。


如果你仔细观察相亲角,会发现其数量虽多,却都拥有相同的相亲逻辑——市场逻辑。它就像是一个集市,父母们在这里摆摊设点,明码标出自己的条件和要求。在这个集市上,物质资源的等价是第一位的,门当户对是不可撼动的市场准则。


而这样的相亲标准和相亲逻辑背后,是父母对于阶层固化的焦虑。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让子女实现上升了,或者至少,他们要捍卫子女现在的地位和阶层,不能让“不入流”的人来拖累自己的子女,所以在子女的婚姻中强调资源等价的重要性,或者是寻求“上迁婚”以实现阶层上升。



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两位学者对13个前苏联和中东欧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在这些国家刚刚开始市场化转型的九十年代,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男性和大约四分之三的女性与父母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实现了社会阶层流动。


但随着市场经济趋于成熟稳定,这些国家的社会流动性却没有不断强化,反而出现了显著下降。优势阶层的子女相对而言更为容易占据那些因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产生出的优质职业机会,弱势阶层相对优势阶层的社会流动性反而出现了显著下降。


中国正是这份研究的绝佳注脚。在经历了改革初期社会流动性的剧变之后,中国现在已经走向了阶层固化,“官二代”、“富二代”、“垄二代”迭出,社会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最佳注解。



经济学上常用“代际收入弹性”来衡量阶层固化,代际收入弹性越大,说明父代对子代的收入影响程度越大,社会的流动性越差,如代际收入弹性为1,说明子代的收入完全是由父代决定的,已完全无社会流动可言。


有学者分析了1989年到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后发现,中国整体社会的代际收入弹性大致为0.6,其中城市约为0.8,农村为0.5,这也就是说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偏高,社会的收入流动性较差,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程度很高。


还有国外学者分析了国家统计局1986到2004年的数据后得到了更详细结果,中国城市家庭父子之间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74,父女之间为0.84,母子之间为0.33,母女之间为0.47,父亲对子代的影响更大。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的代际流动很差,你父辈的收入基本上决定了你的收入,你的出身几乎就决定了你未来。



这就是相亲角的基本盘。

嫁个贵人保平安


而且在中国,虽然阶层上升的通道几乎已经关闭,向下的通道却永远打开。譬如,一场大病可能就让你的整个家庭骤然堕入深渊。2015年,中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为44.1%,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还是42.2%。


家长们害怕一桩不幸的婚事毁掉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财富与地位,在相亲角,他们自然要为阶层而战。房子和户口之外,工作单位、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个人经济状况和社保状况也在考量之列。在制度不能提供安全感的中国,父母将希望寄托在了子女的婚姻和家庭上,希望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为自己和子女的未来“购买”一份或许更加可靠又有保障的人生保险。


受传统男强女弱婚配观念的影响,寻找“上迁婚”这点在女性的父母身上更为明显。在中国,男性通常倾向于寻找与自己地位相当或稍低的女性为伴侣,女性则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地位高的男性为配偶。而中国自古以来讲求“郎才女貌”,在相亲角,很多男性的家长对女方的唯一要求是“卖相好”,“拿得出手”,“出得了台面”,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未来的媳妇主要的功能除了“传宗接代”之外,就是扮演“交际夫人”的角色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4年12月4日,武汉五月花大酒店,中国首届“东方女神·璀璨之夜”高端相亲派对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本次活动以武汉为中心,面向全国征集99名美丽、大方、优雅、具有良好的修养单身东方丽人 


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女性来说,她们如果貌美如花或者很“持家”,就能“上嫁”给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男性,从而通过婚姻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这在相亲角的父母看来,仍是“门当户对”的一种变体,男性的社会经济资源与女性的外表是相匹配的。


相亲角这种寻求门当户的婚姻,用社会学的概念来说,叫“同类匹配”或者“同质婚”,指夫妻双方教育水平、阶层、种族、种姓或经济地位等相当,譬如,夫妻双方教育水平相当,这样的婚姻就叫教育同质婚。


有学者考察了全世界65个国家教育同质婚的情况后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同质婚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关系,即在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成员通常会选择教育程度相当的配偶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此时,教育同质婚数量会上升。


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人们通过婚姻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动机会削弱,爱情会取代教育成为择偶的主要标准,跨地位群体边界的婚姻随之增加,教育同类婚相应下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经济发展与教育同质婚之间的关系


但在中国,同质婚和男高女低的梯度匹配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婚配模式。尤其是在相亲角的父母眼中,彼此不过是在进行资源的交换,门当户对才是王道。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中国城市里的现代女性,无论她受教育水平有多高,无论她是如何不再满足于传统婚姻关系和家庭模式,如何渴望改变家庭和夫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在父母眼里,不结婚的她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女娃。相亲角就是她父母为她安排的宿命。


当然,如果你属羊,就不用考虑门当户对的事了。在相亲角的家长看来,你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就不要去克人家儿子了。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