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美高是“伊甸园”还是“失乐园”:寄宿家庭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来自:海洋海洋 0 0 2017-05-22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选择来美国读高中。

年纪轻轻就远离家庭只身一人在海外求学,这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番考验。

美高真的好吗? 正在读美高的同学有着怎样的一番体验呢?

走读学校入读后的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寄宿家庭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这句话,是在出发去美高之前家长群里的过来之人的经验之谈,两年的体会下来,益发觉得总结到位,对于就读走读学校的中国小留而言,遇上好的住家远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住家环境—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


说到这里,先要引出入读美高的另一个没想到,“社交困境(或称为社交困惑)”是贯穿整个走读高中时期的主线(我们放在下一节讨论)。


尤其是对于原生父母不在身边的国际学生,更加难以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社交环境(除非是孩子志不在此,只要读好书就行了;或者是由于交通条件或语言或性格原因怯于开口,实际上也较少有机会与美国同学社交(这里所说的社交与仅在学校中的交往还是有区别的)。 同时,住家的家庭氛围和“管理”孩子的风格,在国际学生的美高生活中,甚至是起到了超过学校的作用。


关于接待家庭(host family),首要的基本条件是要靠谱和有爱心两个。东北部的“职业住家”比较多,现在综合下来看到出问题的比较多,可能是出在第二个条件上,过于商业化和冷漠。当然,其中也有“不靠谱”的情况。比如说职业是否正当稳定、如果家庭顶梁柱失业了,甚至要靠接收国际学生的收入维持开支;同时,个人认为尽量回避有低龄孩子且生活过得比较无条理的单亲家庭(但往往是这种家庭需要收入所以愿意当host)。


首先本人声明不存偏见仅仅是就事论事,住家的经济情况并不一定与是否有爱心挂钩的。也有很多接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父母很有爱心与接待孩子的相处很好的例子。 


但就本人所听到的情况,职业住家是做些什么、不做什么区分的清清楚楚。比如说,合同中约定不负责接送就是不接送,孩子每天坐校车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放学就要赶校车,学校的活动和运动项目基本无法参加;回到住家也无处可去,只有住在同一住家的孩子混在一起,自控力弱的沉迷于游戏或视频以寻求心理补偿。甚至更为冷漠的,早餐吃几个包子、喝多少牛奶都要给孩子规定好,孩子吃不饱对住家的意见也很大。本人所了解的情况,可能都是个案:就有一年换三个住家、或是不到一年黯然回国的例子。虽然可能有中国独生子女自身的原因,但经过与这些经历过痛苦煎熬家长的沟通,住家因素也是有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高中校园的中国元素:中国日活动主题---中国菜


十五六岁的孩子孩子远渡重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语言环境和饮食环境,我也不是说中国孩子的要求一定是完全合理,在原生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下中国独生子女也多多少少有些自身的性格原因或弱点。但这种差异和预期落差,孩子又是处在一个冷漠的环境中,如果是你的一些合理的基本要求都是受到冷漠对待,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及行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啊!除了有些内心足够强大的孩子能够排除这些因素干扰或者寻找替代解决办法之外,在行为上反映出来去寻求心理补偿继而形成心理依赖,是更符合大多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的。


本人也不想给职业住家贴标签,也不是所有的职业住家都是爱心不够。也有家长和学生反映,职业住家接待的国际学生多;他们的边界会更清晰,制定的规则也更明确;同时对于如何接待、管理国际学生也更有经验;经过磨合期后也能相互适应。                                  


本人的建议:住家情况如何,在孩子没到美国住进家庭之前,最多只有一些简单的书面资料,家长可判断的依据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基本不存在可以“选择”住家的情况,家长能做到的只能是“选择”住家管理机构(人)。   

           

那么是谁来“选择”(寻找)住家的呢,有的是学校寻找并首先在学生或老师的家庭中征集,这种情况下主要看学校所处社区环境,一般的中产阶级社区的家庭都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下,学校往往是监护人,费用也会相对节约。而更多的情况是,学校不愿承担监护人可能产生的风险或没有足够的国际学生管理经验,就会委托管理机构(或个人)称为住家管理。在这时,就要注重管理机构(人)的口碑,想方设法找往届学生了解。本人的经验是:住家管理机构的初心、宗旨;住家征集的来源、住家审查方式和(原生家庭、接待家庭、孩子、管理机构)四方沟通机制;出现问题时的信息及时回馈、解决态度和能力等等因素都是需要纳入评价范围的,从历届学生和家长处了解细节越多,越有助于家长了解住家管理机构的经验和“良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把乒乓球带入美国校园


另外想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家长也要放弃尽善尽美的心态,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孩子还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不要想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避免掉,而最重要的真是看住家和住家管理者的爱心;然后看管理者经验、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流程是否建立、运转效果如何


初心(爱心)是最最重要的:管理者的出发点是什么(当然我们也希望管理者盈利、我们希望管理者能有与收费相匹配的服务,有盈利的事业才能长久并用心去做);住家的出发点是什么。建议只要有可能,原生家庭和住家要像“交朋友”一样建立定期联系,通过社交媒体或定期邮件沟通孩子的情况。这对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家长是挑战,但最好去做。因为我不认为中国独生子女的性格养成是完美的。我们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有不少异化,在孩子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上,多多少少都带有些烙印。美国孩子满16岁可以开车,也是一种开始独立的象征;中国小留学生16岁前后离开原生家庭和社会,未尝不是一种小鹰离巢的磨砺。这时候,原生家庭与寄宿家庭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在对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和推测其背后的心理倾向,几乎是原生父母能够跟踪孩子变化的唯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途径。事实上孩子当了小留之后,通过与寄宿家庭的交流,也了解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对于孩子也是“放手不放眼”的;原生父母与相隔万里之遥,眼睛只有依靠于寄宿家庭!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