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丈夫被打死后,她将三个女儿送去美国,独自留下誓报杀夫之仇

来自:Mr海 0 0 2017-06-09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没有幸存下来的和没有忘却的人。



1


四十九年前,不忍重读的记忆

------


四十九年前的今天,对于她来说,是此生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她的丈夫,怀着拳拳赤子报国心从德国回来,为新中国的火箭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在家中被人殴打致死。


她就是姚桐斌的夫人,和丈夫一起从海外归来的彭洁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彭洁清与姚桐斌


1930年,彭洁清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小商贩家庭。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受到父母格外的宠爱,从小就像培养男孩子一样让她去读书上学。


17岁那年,彭洁清获得了美国圣弗朗西斯学院的录取和奖学金,成为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学生。后来,又在纽约大学攻读了社会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了当时已经发展得很不错的IBM工作。


但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彭洁清也像当时很多海外学子那样,放弃了海外的优越条件,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到祖国。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姚桐斌在海外


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


回国后的彭洁清,遇到了相爱一生的恋人。用姚桐斌的话来说,他对彭洁清是一见钟情。


彭洁清第一次见到姚桐斌,是在一次留学生的舞会上,当时的姚桐斌,是一位高高瘦瘦,气度儒雅的男生,用西方特有的礼仪邀请她跳舞,整场舞会下来,两颗年轻的心灵已经慢慢靠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年轻时潇洒儒雅的姚桐斌


认识不久之后,她被姚桐斌约到北京和平西餐厅,说是有重要的事情相告,其实她心里明白,姚桐斌是要对她表白了。


那个年代的表白没有现在这么浪漫,但却真诚而负责。


姚桐斌开口第一句话是:“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也高于我们的爱情。”


紧接着,他又说:“还有,我不能告诉你我从事什么工作,不能透露与我工作的任何事情。”


这在旁人听起来,哪里是在表白,倒有点像是在摊牌谈判。


可那个特殊的年代,姚桐斌特殊的身份,彭洁清能理解,两人就这样正式走到了一起。


婚后,姚桐斌继续埋头在科研所里,为中国的火箭早日上天日以继夜地工作,彭洁清则在一所大学里教授英文,同时负责家务。



2


“就算我们没有裤子,也要造出原子弹”

------


“贫贱夫妻百事哀”。


尽管当时对于向姚桐斌、彭洁清这样的人才,已经给予了高于普通人才的优待条件,但和两人之前在国外的待遇相比,真的只能用寒酸简陋来形容。


彭洁清回忆起刚回国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我们住在楼上的单间里,屋里仅有一个洗脸池子,厕所和浴室是公用的……那时,政府对主要日用生活品实行配给制,按月向居民发放粮票、油票、布票……像这样的条件,比起我们在国外的生活,用北京话说:“差老鼻子了”。但大家安之若素,我从未听见任何人抱怨一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时回国的青年才俊


是的,当时归国的知识分子,一心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上面,新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是值得毕生奉献的事业。区区简陋的生活条件,从没有人放在心上。


但生活毕竟是柴米油盐,再加上三个女儿的出生,再伟大的人也难免会对艰苦的条件有所不适。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地方闹饥荒,像姚桐斌这样的重要科研工作者,还是受到了特殊待遇——每个月两斤猪肉、两斤鸡蛋、两斤白糖和两条烟。


但姚桐斌总是把肉和蛋留给孩子和妻子,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形,彭洁清一阵阵心酸,幸亏每个月还会发几斤黄豆,彭洁清像宝贝一样每天早上煮一点,规定好丈夫吃40颗,孩子们一人25颗,姚桐斌每次都说怕吃了消化不好,把一部分黄豆留出来,直到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姚桐斌才告诉她,其实是怕她吃不到,才故意留给她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彭洁清、姚桐斌和三个女儿


尽管有体贴的丈夫,在那个年代,一家人还是经常因为食物短缺导致营养不良。


彭洁清的两条腿就因为营养不良而浮肿,去看医生,医生告诉她两件事:好好休息,加强营养。


这让她哭笑不得,她说:“我连肚皮都填不饱,怎么谈得上营养?我们又哪里有办法搞到食品来加强营养?”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当别人笑话我们连裤子都穿不起还要搞原子弹的时候,陈毅回答:“就算我们没有裤子穿,我们也要造出原子弹”。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文章《谈骨气》,作者吴晗开篇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大背景就是自然灾害期间,中国人哪怕饿着肚子,也要打破西方封锁,造出自己的原子弹和火箭。


姚桐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凭借一己之力生产出了过去只能依赖苏联进口的钎焊合金——一种特别重要的航天材料。


1963年,姚桐斌出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遇到了英国、德国的冶金专家。他们问他:为什么当初舍弃我们所提供的,那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个人待遇而回中国去,姚桐斌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从1960年至1965年,姚桐斌领导的703所共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其中半数为预先研究。当初预先研究的部分,80%都应用在了如今的火箭发射、卫星上天的事业上。


“两弹一星元勋”的称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


“我一定要为你报仇”!

------


彭洁清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研究火箭的,因为姚桐斌在跟她表白的时候已经说过,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家人都不可以告诉。


直到运动开始,红卫兵的小报上把703所的事情都登了出来,彭洁清才恍然大悟:“噢,原来桐斌是研究火箭、导弹和卫星的”。


我想彭洁清宁愿永远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工作,因为正是那场运动,那些年轻的红卫兵,给了这个家庭最残忍的一击。


1968年6月8日,彭洁清像往常一样从学校上完课回家,听到家中有人哭泣,不详的预感开始出现在她脑海,直到打开家门,三个吓哭的孩子立马上来抱住了她,屋里有人跟她说:“姚所长,让人给打死了”。


沙发上躺着丈夫满是伤痕的尸体,地上散落着被打倒的家具和踩得粉碎的一副玳瑁眼镜。


在中国,眼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那个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是:知识分子不会做工,不如工人;不会种地,不如农民。因此,他们从心里厌恶蔑视知识分子,将憎恨发泄在眼镜上,发泄在姚桐斌这样留过洋的博士身上。


彭洁清没有亲眼见到暴徒殴打丈夫,当她正在大学里面授课的时候,暴徒们闯进她的家中,持钢管猛击姚桐斌的头部,直到将他打到不省人事,邻居们在暴徒走后立刻将姚桐斌送往医院——离她家几百米的703所单位附属711医院(现在的北京航天总医院)。


医院给了两个字:“不收”。


邻居们只好将他抬回家中,死在了客厅沙发上。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