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国外为什么没有德育课?

来自: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0 0 2017-04-26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谓的德育课几乎是等同于政治课了。有谁逃得过吗?没有, 但我估计99%的人都不喜欢!它教了我们什么?你记得吗?


呵呵,西方的教育系统似乎很明白这一点,所以那种吃力不讨好的课根本就没有! 他们认为, 品德教育不应该是一堂抽象的课,而是应该落实到每个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去:用校规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以达到其最终培养“有责任心的优良公民”的教育目的. 


一日育树, 百年育人. 那我们看看加拿大的学校是怎么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 没有教学大纲的情况下, 老师该怎样影响孩子的三观呢? 


托儿所开始, 婴幼儿孩子就有必须遵守的规则, 比如: no pushing (不推搡), no kicking (不踢打), no biting (不咬人), no yelling (不喊叫) 等等, 以及要培养愿意分享和彼此尊重 (share and respect) 等与人相处的习惯.  所谓"三岁看老", 可见对幼苗的健康培养有多重要.  相比之下, 我们中国人如今对自己古训的理解可说是走偏了, 本该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却夭折在了“起跑线上"。


进入小学, 加拿大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 从背着书包进入课室的那一刻起, 人手就会有一本 Agenda (功课记录表), 本子的最初几页纸写满了各种各样的"Code of Ethics" (校规班规等道德守则). 从一年级入学到六年级小学毕业, Agenda是每年换一本, 但"Code of Ethics"一页不会少. 


那些规则, 老师提醒, 家长熏陶, 孩子彼此监督. 如果哪一天孩子犯了错,  Homeroom Teacher (类似于班主任老师)会惩罚他, 严重的就被通知去校长办公室(go to principal's office) ---- 而一旦被校长大人"接见", 那是很让孩子丢脸的事儿, 是会被嘲笑的. 


那都是些什么规则呢? 除了尊敬(respect), 诚实(honesty), 责任感 (responsibility) 等我们熟悉的品德标准之外, 有两点我想特别提一下, 那就是: 


其一, 按次序来(take turns). 这一点, 我觉得是西方文明教育的核心----秩序, 也是西方社会追求公平平等的依据 ---- 无论贫富强弱, 凡事都按顺序来!  


按次序做事情是小学的一件很重要的品行要求:老师讲话时学生不可以开口;学生发言要举手,一个个来,不可以乱喊;上图书馆上体育馆都要求排成一行,不可以前拥后挤你推我搡…… 可以想见这些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一定也是那些认真排队不乱抢乱挤而礼貌忍让的好公民。如果整个社会都秩序井然, 强权欺凌还会嚣张吗? 


其二:团队精神(teamwork). 很赞赏这一条, 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在职业上的工作态度和贡献精神. 其实, 在弘扬自我的西方社会, 要强调这一点挺不容易, 所以从小就要开始培养.  长大以后, 社会对人才的认知标准也不仅仅是他有多么优秀, 而是他有怎样的合作精神和在团队里有难同当的良好品质. 

 

到了中学, 尤其是高中, 青春期的孩子已准备步入社会, 品德教育已不是一种枯燥的说教了, 基本上已属于励志教育或人文教育了。在这里我想引用我儿子读高中时的两个故事和大家分享吧. 


第一个故事是地理老师讲的, 他同时也是文科科室的主任. 老师说, 他爸爸是本校四十年前的校友----四十年前, 他爸爸刚走出校门就被TORONTO HYDRO(多伦多电力局)挖了过去. 那在当时是一个很令人羡慕的工作, 全家人生活在幸福之中. 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他三岁那年, 爸爸在一次事故中因触电而死亡----留下八个未成年的孩子...... 年纪轻轻就守寡的母亲悲痛欲绝, 面对八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重压, 她几乎要昏死过去. 后来, 电力局赔偿了一笔钱(当然在今天看来是微不足道), 加上一点点政府补贴, 这个单身母亲开始了孤单而漫长的养育之路...... 然而就是这个一辈子没上过一天班的母亲, 培养出了八个专业人士----五个硕士三个博士! ..... 讲着讲着, 老师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 为他早逝的父亲, 为他永远都感激不尽的母亲.


老师说, 未来大家想以地理还是数学谋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要辜负自己, 并学会生活抗争。

 

另一个故事是生物课上讨论起来的一个话题. 教生物的女老师MS.TEVLIN是个看上去很古板却在骨子里非常活跃的人. 某一天的课堂上, 她告诉学生: 癌症其实可以医治的, 但人类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什么代价? 从一个十六天大的婴儿(准确地说应该是胚胎)身上提取某些元素, 再注射进癌症病人体内, 就能有效地杀死已经扩散至全身的癌细胞从而拯救病人, 但结果是----这个婴儿(胚胎)肯定死亡. 于是争论就来了: 以牺牲一个生命去换取另一个生命的存活, 这不符合医学上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不是拯救, 是扼杀.  而对立的观点则是: 十六天大的胚胎, 其实还不是一个生命, 并不存在所谓的"扼杀"行径, 若以此能拯救千万癌症病人, 当是人类医学史上的极大进步......

 

孩子们, 你们怎么认为? 老师摆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科学和伦理相争的课题(故事的科学性是否属实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这个是学校的科技班(Special Program in Science & Technology), 老师希望未来的学者们明白: 做学术重要, 但如何做人更是个挑战.



最后, 我想补充一句, 其实西方社会把品德教育的关键放在父母身上. 也就是说, 家庭教育责无旁贷, 和我们中国人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一个道理。不要指望哪个名校能包罗你孩子的一切, 尤其是人品.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