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 简体
  •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 香港公司:+852 56199769(客户服务)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181号新纪元广场7楼
  • 日本公司:+81 532-0004(客户服务)
    地址:大阪府 大阪市 淀川区西宫原2丁目6-16 新大阪コ-ポビアネ-ズ 523号 鲲洲株式会社

在澳洲的移民生活究竟如何?这个问题很难答

来自:高小胖儿 0 0 2016-11-15
作为一个过来人,前不久一个有移民意向的妈咪问了我这个问题。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这真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而且没有标准答案。
问一千个人,你会得到一千个不同的答案。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的经历和感受也都不同。

我刚来澳洲没几天的时候,在楼下晒衣服,碰到楼下的华人邻居,两个孩子的妈咪。她问我来了感受如何,我说还行啊。
她说,自己来了这么久之后还是觉得挺后悔的,当初不该来。在国内呆着多好啊。
彼时她是一个英语不好、带两个孩子、没有工作、世界狭窄的全职妈妈,
我是一个初来乍到、一切充满新奇、觉得自己语言没问题、来了又很快找到第一份工作、新世界刚对我打开大门、有着大把时间和精力的已婚未育人士。

我们的感受自然大相径庭。
时至今日,等我自己也在这边呆了一些年头后,才能理解、体会这位妈咪当初的落寞之情和后悔之意。
我们来的时候,往往只凭了一腔热血,只有在经历了生活的考验和洗礼后,才能深切体会到自己的放弃和收获,真正明白移民意味着什么。

同是移民,每个人的生活形态都大不相同,直至天差地别。而这一切都跟个人的原生家庭背景息息相关。
留学生移民通常都家境不错——首先有钱才能留学嘛。有家里可以出资12万澳币帮买雇主担保移民的,有毕业就买花园洋房买名车的,读书期间家里就已经帮买好房产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一个小伙伴,89年生的漂亮姑娘,27岁的人生中,似乎没怎么自己工作过。在英国读了硕士,欧洲也转了一圈,今年初才到澳洲来,还是接着读书,读翻译,读会计,准备移民。
她还有个妹妹,本来就在澳洲读书。见两个女儿都在澳洲了,爹妈合计,在这边买个房吧,两姐妹就不用辛苦租房了。转了一圈,在市中心买了一套两室的公寓,豪掷120万澳币,全款付清。。。

再比如还有一个小伙伴,也是在澳洲留了学,毕业后也没工作过,嫁的老公是本地ABC,白领高工资。买房时她这边家里出一半,老公出一半,一结婚就买好了上百万的大house,安安心心做家庭主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一套房子,足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阶层距离。中国如此,澳洲也一样。
没有房子压力的人们,怎么活都比自己拼房子的人轻松。

相反,技术移民来的,通常都是苦逼的自力更生族。
家境平平,所以当年没有出来留学,只能工作后自己移民,移民过来后也没有经济根基,没有雄厚的家庭靠山,一切都靠自己,自己读书,自己找工作,自己慢慢往上爬,自己贷款买房子,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这样的人,也很多。

比如A妈咪,老公计算机移民来的,在深圳本有车有房,处理了一切带着三岁的娃来澳洲。
刚来时老公大半年都找不到工作,只能靠原来的一点基础坐吃山空,一家人愁得阴云密布。
有人劝他们说,要不先去干点儿别的力气活,好歹赚点儿钱先养家。
A妈咪和老公打定主意不要。他们听说过太多本来有专业技术的人,图一时的快钱,去干了体力活儿,后来就再也爬不出来,从此专业荒废、变成蓝领工一枚。
这样的前景不是他们想要的。苦苦支撑了大半年,终于,老天开眼,机会来临,老公找到了专业工作。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租房租了五六年之后,贷款买了房。这中间,生二胎,养孩子,操持家,读书准备就业,都是她一个人扛。
B妈咪,同样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语言不行,怎样都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在家做全职太太。
身边又没有亲人,生产后身体最虚弱时孩子都得自己带。按她的话说,那个时候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把两个孩子带大。
干建筑的老公收入也不算太低,但各种原因一直存不下钱。买房的梦想一直等了七八年才终于实现。虽然是楼花,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住进去,但好歹也算是初步实现了。
孩子也大了,时间多一点了,总想着能出去工作,但语言障碍导致能做的工作着实有限,现在就先在华人房地产中介混着。

这样被语言水平限制了人生发展的移民大有人在。

励志的故事很多,别的不说,单说我身边的亲朋好友。
我的姑姐,在国内是干银行的,都快升副处级了。却技术移民,来澳洲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最初的日子也是打工,做过蛋糕包过菜,先赚点儿生活费站稳脚跟。
后来读了书,考了报关员的证,从年薪4万的小公司开始做,到6万,到8万,收入一点点增加,生活一步步变好,一路走来,每一步都靠自己努力。
我的姐夫,折腾之路更长,从按摩到销售到老年看护,上了不少学,干了不少事,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寻找自己的人生发展之道。
最后的最后也读了报关员,时隔多年后重新从办公室小职员开始做,跟二十几岁的人一起竞争。但是,终于还是找到了。贷款买了房,又生了娃,该有的慢慢都有了。

我还有一个励志的朋友,我曾经专门写过她的故事。更是榜样中的榜样。
另一方面,人生停滞不前的也有——当然,这停滞不前是用我的眼光看来,人家说不定很享受、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也未必。
英语水平好的妈咪,留了学,移了民,却始终对自己工作这件事不感冒。
因为不想自己当上班族,便匆匆结了婚嫁了人。之后一直呆在家干全职太太,但夫妻关系一直问题多多。
10年后离了婚,她得到了20万澳币的补偿,父母又补贴了一点,再贷点儿款,买了一个小公寓,靠社会福利日子也过得去。
还是不想工作,精力仍然放在寻找下一个男人这件事上。
每一次见到她,问起近况,回答都是:“还是老样子啊~你知道,在澳洲,生活都很平静的,没什么大变化~~”

可是我不觉得如此啊。
我觉得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朝着好的方向变化,我的朋友如此,我的姑姐如此,我自己也希望如此。
我怕一成不变其实就是落后,我怕停滞不前会被生活的大潮甩在后头。

所以其实你知道,所有的生活,都并没有容易的。
在很多方面,移民的生活只有比国内更难。
在异国他乡没有亲人,要重新交朋友,
语言的障碍,你始终融不进去这个主流社会。你的生活可能绝大部分还是在华人圈子转。

没有教育背景,不容易找工作。
有了教育背景,你的玻璃天花板还是比别人低。
生活一样充满了鸡毛蒜皮,凡尘琐事,一样都得为买房育儿费神伤脑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从客观上来讲,移民最大的好处,可能是一个可以更自由移动的护照。
虽然,有了自由的护照,你多半还是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梦想仍然任重道远。

其次,环境好。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是悉尼非常非常美丽,简直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冬天不会低于10度,夏天虽然也烈日炎炎,但是一进屋就凉气嗖嗖。
一年四季晚上睡觉都要盖点儿被子。
有最纯净湛蓝的天空,最洁白漂亮的云朵,最气象万千的夕阳黄昏火烧云,最多的绿地,随处可见的鲜花。
干净的空气,干净的地面。
在这边,连糖糖的鞋子都不用怎么洗。

再次,孩子的教育问题。
国内孩子压力大,竞争激烈,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利,连带家长也苦累不堪。
在这边,孩子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差,成长之路更自由,以后也拥有更多选择。

最后,国内诸多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社会安全之类的,就不一一赘述了。

最重要的是,
澳洲基本上是一个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的地方。
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勤奋上进,勤劳能干,
就算移了民,
在一个合理的体制、公平的环境里,
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并不难。

就算大环境是好的,每一个人的生活仍然各有不同。
别人过得好,不代表你来了之后也能过得好;别人过得不好,也不代表你移民后就过得不好。
在我看来,移民后是否过得好,取决于个人本身的性格、语言基础、人生理想。

如果你语言基础好,就能够找到稍微像样的工作,生活圈子不会太狭小。
但如果语言不好,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就得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生活受限,世界有限,什么都不够自由。

如果你性格活泼外向,对这个世界有足够的好奇心,那么你总会发现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有无穷的能够让你探索的角落。你会觉得人生被拓宽了,世界又对你敞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但如果你并不渴望投身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觉得和种族不同、语言不通的人群打交道是一种压力,让你紧张紧绷不自在,那么也许你就应该留在原地。

如果你的人生理想是可以看到更多的世界,认识更多的人,拥有更丰富的经历,那么移民对你来说是对的。
但是,如果你喜欢稳定,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习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生活方式,那么,安居一隅对你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全看你自己要什么。
怎么选择都得付出代价,怎么生活都会有问题。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修行,生活本身就是一地鸡毛,哪里都没有易事。

至于我自己,我觉得算是一个适应还比较快的人。
我总是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新的生活,但这个时间不用太长。

从宁波到长沙到上海到悉尼,
我在不同的地方都呆过。
每到一个新环境,
刚开始的几天总是无比不适应,无比不舒服,无比抱怨,无比怀念旧居。

但是不久后,就会习惯,会适应。
所以,在不适应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恐慌,要平心静气的等待,等待适应的到来。

我当然有我的遗憾和怀念。
遗憾本来我这样的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工作上有更多的选择,不错的收入。在这边,专业几乎成为摆设,不得不从头开始。
怀念的就更多了,到了深夜也熙熙攘攘的街道,年底时通宵营业灯火通明的购物大厦,下了楼就能有各种小吃的街道,还有免费下载或观看的电影。。。

没办法,每一种生活都有得到和失去。
如果说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
至少总可以拓广人生的宽度,
挖掘人生的厚度的吧。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