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错过中国发展最快的时代,一点都不后悔

来自:Mr海 0 0 2017-10-23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个全球移民报告,中国移民输出数量连续上升,目前已经排在移民输出国的第四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上面这张图表可以看出,自1990年之后,中国的移民输出数量一路走高,也对应了中国90年代初第二次移民潮的时间点。最简单最廉价的劳动力输出的第一次移民潮不同的是,第二次移民潮有了更多的财富转移和举家搬迁的现象出现。


即便是没赶上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年代,但很多家庭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是为了孩子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而根据调查显示,80%的移民家庭最关心的就是子女的成长教育问题。


这群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孩子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有没有达到当年父母的期望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以美国华人为例,我们把出生在美国的华裔称为ABC,基本上国内他们的印象就是长着美国脑子的中国人。


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也是完全美国化的,同移民来美的上辈不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尽管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共性,但是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特性,与其在群体共性中人云亦云,不如我们来看一位ABC真实的美国成长经历,为我们了解ABC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角度。


知乎上曾有一位名为Brain的华裔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Brain称,先来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Chinese American Humor / What Kind of Asian Are You??Brain称,不确定提问者想要怎样的答案,但可以来说说他的生活还有朋友。我们来看一看在ABC这个群体中,不同的个体是如何讲述自己的生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于身份

  

如果有人问起,我会回答我是亚裔美国人,如果继续追问,我会答是华裔。很少人会回答“华裔美国人”,我觉得这个词念起来怪怪的。也很少人会回答“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倒是常用这个词形容我。

  

我和朋友们认为我们是亚裔美国人主要是因为所受的教育。


从幼儿园起,学校就有不同的种族分类:美国白人,美国黑人,拉美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印第安人。而且所有涉及种族的文件要求填的都是“是否亚裔”而不是“是否华裔”。大多数亚裔美国人的社区组织也是这么命名的,比如全美亚裔职业协会。那些名称中特别包含华裔的组织通常是为那些在中国长大的人设立的。

  

和我许多去过中国的朋友一样,我在美思华在华思美。我称这种感觉为灵魂的时差混乱,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美国当周围同龄的华裔用中文打打闹闹的时候我总若有所失,感觉与他们的世界格格不入。当我真正回到中国有时也为文化差异苦恼不堪。

  

总之,做华裔美国人说难不难,足够敏锐的话,你可以在华裔和美籍两个身份之间自如转换,但是也很有可能你在这两个身份中……凌乱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于教育

  

公立学校

  

我所学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美国的,我会唱美国国歌而不是中国的。我了解美国和欧洲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的。我的数学一直很“棒”,因为在小学四年级教乘法之前我已经学会了,在那之后,我一直是数学尖子。

  

小学时,家庭作业几乎都包含了一些故事,比如,苏西去银行存她的硬币,她一共有15个硬币加起来是$2.25。请问她的硬币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

  

另外,我们还有一些研究课题,比如,写出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描述他/她的贡献。或,调查你认识的人并将他们的生日绘成表格。或,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科学道理?

  

偶尔也有一些测试记诵的作业,但一天一般不超过五题。总而言之,家庭作业一天大概要花半小时。

  

初中作业也是这种形式,只是课题主题会更复杂小组合作更多,一天大概花一小时写作业。

  

高中的时候,我考进了一所磁铁学校(磁铁学校,magnet school,此词始于1965年的美国,是一种公立学校,有着特别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以吸引各种背景的学生,希望有助于各种种族间的融合),因此我的经历和普通学生有点不同。我在普通高中的同学一天有1-2小时的作业,而我却有2-3小时的作业还要加上2小时的阅读。课堂是以讨论为基础的,我们需要在家查阅讨论主题的资料。

  

比如,讨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英国经济的评论;讨论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天气描写的内涵;讨论工业化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我们在课堂上相互质疑,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由于老师想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我们的研究和推理能够给出的最好答案,这一切十分费劲。它不仅比死记硬背困难,而且更加全面。

  

课外,我还参加戏剧表演、参加校男排队、编辑学校的文艺杂志、领导当地机器人队。
  

这听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华裔美国学霸的故事,但我做这些都是因为它们很有趣。我本可以放学后直接回家,做两三个小时作业再打打游戏这么过完一天。我父母也希望我停掉课外活动多休息一会。但我觉得从我的课外活动中,我学到的比起课堂上的那些能使我走得更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于经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


当时爸爸还在读博妈妈也没拿到工作签证,我们所有的家具还有我的玩具都是别人捐的或者在庭院售物(庭院售物,yard sale,又称garage sale、porch sale或moving sale,是美国一种独特的售物方式。由主人把家中多余不用的物品放在庭院中,车库里或门廊下廉价出售)以低廉的价格买到的。在学校,因为家里的收入接近贫困线,我可以享受免费的用餐。

  

那几年里,由于爸爸追求更好的工作,我们搬过16次家,其中一次甚至穿越了大半个美国。现在,我们处在社会的中上阶层:父母和我都有不菲的薪水,我们按揭付款买了房子,我们可以买大多数想要的日常用品但不是杂志上的奢侈品。

  

总之,这是平稳缓慢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中国经济那般的飞速。

  

20年前我家最穷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比我们家在中国的朋友好得多。比如,我们有一辆丰田花冠而且可以在沃尔玛购物(同一时期,每个第一次走进沃尔玛的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现在,我们再没有那些朋友那么富裕了。比如,我父母的朋友都送他们的孩子到国外读大学(很多是到美国),作为国际学生他们需要付极其高昂的学费还要花很多钱旅游购物。相反,因为本州学生学费较低并且有拿奖学金的机会,所以我选择了在州立大学读书。此外,课余时间我还打了3年的工。

  

我朋友们的家庭大都是中上阶层。我们的父母是医生,工程师,会计,研究院,教授;他们还将子女引到了相似的职业。但我们还年轻,职业生涯可能迅速转变。我的一个朋友辞去了一个很好的金融咨询工作投身即兴喜剧。

  

我们中的有些人觉得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机会受如此好的教育。如果只是做一个令人羡艳的工作拿一份令人羡艳的薪水简直是浪费他们的牺牲,我们应该努力进入美国更高的社会阶层才对得起他们。

  


关于社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浏览我的Facebook好友就会发现其中大约半数都是亚裔美国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朋友几乎都不是华裔,但这并非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很少华裔学生。我的朋友大半是犹太裔,其余的是非裔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美国人。

  

念高中的时候,在我的大学预修课程和国际预科证书课程的课堂上有很多的美籍华裔学生。尽管他们不和我的非亚裔朋友一起出去,但头一次我有了一群华裔朋友。这两类朋友都在美国长大,看相同的节目听相同的音乐。尽管旁观者会觉得他们看起来截然不同,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关于家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父母

  

我从未和父母聊过他们的文化身份,所以我只能推测。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他们处于怎样的状态。

  

我父母现在都是美国公民了。实际上,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名改成了美国名字。但他们在家说中文,看中文节目(我妈爱看《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做中国菜(我爸至今没法做出像样的三明治)。

  

他们的朋友都是中国人。几年前,其它三个中国家庭和我们住在同一条街时,我父母很高兴。夏天时,他们每晚都出去散步聊天。奥运会时,每个项目他们都为中国队加油(我通常会为中国和美国)。他们也会抱怨美国对中国尖锐的政治立场。

  

另一方面,他们已经非常适应美国。他们的同事大多不是华裔但相处得很不错。我爸爸为最近两次总统大选投过票而且引以为豪(我妈妈懒得排队等投票)。

  

我觉得他们不会再搬回中国。20年过去,故乡已成回忆。每次返乡,父母总显得非常无助而且必须依靠亲戚的帮助。他们不再认得故乡的街道和公交路线也不知道那里的地铁系统,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最普通的用品和活动的名字。

  

他们试图向普通中国居民一样融入当地的环境,但很快就放弃了。比如,当他们上一辆出租车会自觉系上安全带。而且他们不习惯生活在没有在美国想当然的一些便利条件下,像无限制的热水,中央空调,公共无线网,干净的公共卫生间等等。

  

他们无比思念中国,在那里意味着和亲人朋友团聚,但他们很快就释然了,开车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家。所以我觉得他们进退两难,他们永远为是中国人自豪但同时也为成为美国人喜悦。



关系

  

我和父母关系非常密切,和我的祖父母也一样。我的祖父母也抚养了我,所以他们就像我的第二父母。我的父母在对待祖父母上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也努力做一名孝顺的孙子。尽管现在我住在离工作单位很近的公寓里,我还是会和父母一起过周末,这在美国人中是很罕见的。

  

我和在美国的表亲们也很亲近。但这因为我们都是美国人。

  

我和我在中国的表亲叔婶就比我期望的要疏远了。小时候在中国的那一年帮助我和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也把他们当做亲近的家里人。但实际上,我们很少交谈。

  

语言的障碍固然很大。对我来说用中文讲有意思的事实在很难而我的表亲很少懂得英语的。何况还有12小时的时差让打电话都成为难题。电子邮件?嗯……先让我努力学习下中文。

  

我想知道更多他们的动态。一些科技产品像是微信,对跨越我们之间的隔阂有所帮助。
  

就这样了,一个20几岁的华裔美国人的简短的但可能有所偏颇的故事。

  

关于ABC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我必须描述一些对我来说稀松平常但对大家却可能极不寻常的事情。而且,我只能说说我和我的朋友的事情。我们是第二代的华裔美国人。但我们的经历跟第五,第六……第N代华裔美国人会大不相同。


还有,这些只是我的经历。如果你发现华裔美国人不像我这样,请相信你看到的吧,毕竟大千世界人各不同。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