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教养思绪 | 新西兰小学“透视”—— 被推翻的“听说”

来自:Ivy缘游 0 0 2019-01-25

对一个两年多前移民到新西兰的家庭来说,Setttle down一直是我们绕不过的话题,而教育则是安顿过程中的重头戏。2018年2月,YY过了五岁生日就穿好校服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自此,一年的新西兰小学“伴读”,给了我们最直接的、与新西兰小学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就是在这一年间,关于新西兰小学的“脉络图”有了雏形,关于读书“焦虑”烟消云散,而那些曾经听说的“传说”也不攻而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开始了小学生活的YY


听说,新西兰小学就是玩。不是的,学习与年龄匹配的知识,培养受益一生的性格品格是新西兰小学的特点

关于新西兰小学就是玩的传说,由来已久。一年下来,没有考试排名是真的,孩子们很快乐是真的,但只是“玩”的说法却是错误的。以YY就读的公立小学为例,她的愿景是:Wide-eyed and enthusiastic about learning


我们看到了重点是Learning学习——以广阔的视野和不尽的热情去学习。早在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新生家长会时,校长就用分享阅读方法的方式来告诉大家——我们的学校是重视学习的。在学校网站的明显位置,也有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分享家庭读本的方法——不必纠结于某个单词的读音和意思,通过和孩子共同进入书里的人物和情节,去启发去引导,这才是让这些五六岁的孩子爱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学校提出的伴读要求,纵然与国内陪写作业家长的辛苦程度相差甚远,却让我们非常清楚学校对于“学习”的态度,对家长的要求。看着YY带回家的读本从只有几个单词的图画书,变成字越来越多图越来越少的读本,直到现在他可以读懂从图书馆借回的一些书,我们更加坚定——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享受乐趣远比读了多少本难啃的书重要;面对不认识的单词,通过细致的观察,从图片和情节找到线索去“猜”出单词的意思,远比认识多少生僻的单词重要。新西兰小学里,孩子们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被学校和老师努力地保护着,而这就是我最期待的孩子们读书之初的样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校长讲述的关于课后阅读的要求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校长讲述的关于课后阅读的要求


虽然新西兰的小学没有考试排名,但学习情况的评判却是存在的。一个学年里,家长会收到两次非常正式的报告,内容很像Dash board仪表盘,用Need Support,Approaching,Achieved,Exceeding来表示孩子们阅读、写作、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这几个方面的成绩,同时还用A(Consistently),B(Usually),C(Sometimes/more effort required)来表示在这一个学科孩子的努力程度。这样一个多维度的报告,让家长一目了然孩子的学习成果和努力程度。这样的报告既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告诉了家长孩子所处的阶段(水平),而这个评判的标准就是最右侧那列所提到的要求。


除了家长们通常会关注的学习情况,我同样看重报告最下面的learner profile部分。独立又善于合作,自信又乐于倾听,既有目标又不惰于行动——这是我对YY的期待,他从年中报告中的很多75%得分率,到年终的100%得分率,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看到了他在学习/学业之外的,性格品格方面的成长,这会让他受益一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年终报告节选


听说,那里的老师管的很少。不是的,新西兰的老师们不端架子,有爱却也严格

三十多年前,我上小学时,赞美老师都说老师像妈妈,对学生们细心关爱。也有说,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生)。新西兰的老师,似乎不太有这两种特质,YY的班主任老师非常爱孩子,但爱的方式是让孩子有安全感又不失独立性,是对孩子鼓励又不失严厉;老师也爱自己,2018年经历了2次的全国教师大罢工要求提高教师待遇,我们都清楚,好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前提是老师们的倾心付出以及与付出相匹配的收入,而不是一味的奉献;家长和校方,更是一种“可对话”的关系,家长可以提建议要求学校开办校内托管班,也可以为了学校的各种活动投入时间、金钱和热情,这种关系让作为家长的我们非常舒服——不拘谨,不卑微,不焦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穿红色背带裤的是副校长,特别亲切的和“观战”运动会的家长们聊天


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碰到校长。如果是早晨,遇见了,就打个招呼或聊上一小会儿,有时说说孩子的情况,有时也会提一些建议,比如YY刚入学的时候,老夏每次见到校长就会提建议,希望学校开办校内托管班,而这个愿望也很快就在一个学期后成为了现实;如果是下午五点多,我从School Hall的托管班接到YY,又会经过校长那个完全透明的办公室,他常常会抬起头,和我们挥挥手说再见;如果是运动会,School Fair这样的学校活动,那校长又“扮演”了一个风趣幽默的主持人,和所有的在场的老师,孩子,家长频频互动;若遇到校园野餐这样的活动,校长又会“挨家挨户”的与大家聊上几句,关于老师,关于学校,以及就要到来的悠长假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校长在主持School Fair


用“真实”来形容新西兰的小学老师非常贴切,虽然他们的口头少不了awsome, perfect这样的赞美词,但也绝不是天天夸孩子。老师们会在很多细节关心并对孩子提出很具体的要求——他们会告诉孩子穿的太多或太少,他们也会告诉孩子,校服搭配的袜子和鞋的颜色一定要严格遵守,有一点花色都不行,他们会在孩子们忘了带读本的时候严厉的问为什么会忘带,也能很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帮助。有一段时间,YY总在一周中要上作文课的那天不开心甚至大哭,他写不出来更多的句子,他感到了压力,还没等我们去找老师聊,老师就把我们叫到了学校,和我们聊YY作文课的表现,给我们帮助孩子的建议。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师们,YY顺利的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他表现出了超出我们预期的独立,他在学校里感到安全,觉得开心,他已经记得夏季每天都要带帽子,记得在分享日带“道具”,记得图书馆借书和还书的日期,他每天努力早到学校,他常常在院子里摘朵花带到学校送给老师,他在热的时候自己去洗手间换衣服,他写作文的时候会用手指头当“空格”以帮助自己确定下一个单词的位置,他愿意做的更好,也不那么着急自己现在还做不到更好……这些都是我所期待的一个五岁孩子的进步,虽然这些看起来不闪耀,但对一个五岁多的孩子却足够了,而这些就是老师和学校给予他正面影响的成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郊游时,给老师梳头发的孩子们


听说,语言会成为华裔孩子社交的障碍。不是的,在新西兰,英文进步是确定的结果,中文则是孩子融入新环境的“助手”

YY上小学时,我们已经来新西兰一年半,也确实担心英文不好,上课听不懂。只是,还没有等我们去问老师要不要给YY做一些课后补习,就在和YY同学妈妈聊天时得知,YY被老师要求上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课。而他可以被挑出来去上课的原因是因为他抵达新西兰的时间在同学中属于短的。五岁,还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我也是从YY的只言片语中得知,在学校时,有某个特定的时间,ESOL课的老师会把一年级要上课的小朋友集中领到一个教室,在那里,他从非常基础的自然拼读学起。而班里其它同学就是按部就班的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虽然说,浸泡式的英文环境,孩子的英文水平迟早会赶上大部队,这种额外的英文学习,让YY“加速”磨平了和大多数同学的差距,融入新的环境也就更水到渠成了。


双语其实在移民国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大多数英语不是母语的孩子都继承了母国的语言,华裔也不例外。因为有了语言的共同点,孩子们与同族裔的同龄人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YY入学不久,就认识了本班和其他班不少华裔好朋友,而且几个小兄弟还排了座次,也是非常可爱。有些家长会担心这会成为孩子们结交其它族裔朋友的障碍,但从YY的情况来看,他也并不排斥与其它族裔的同学交往,但需要的是交往的“土壤”,比如,他在法语课上会认识从英国来的小姑娘下课还要在play ground 一起玩一阵子,他在课后托管班里结交了本地的KIWI(土生土长的新西兰人)小朋友,这些特定的环境(课堂),让他和其它族裔的同学有了更多的接触,自然也就有了各个族裔的朋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YY所在学校的族裔比例


听说,华裔孩子的身份认同是个大难题。不是的,移民国家(新西兰)对各族裔都有尊重的态度。

我想说,我们(所有人)都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年代。就YY来说,我没有担心过他在学校中因为华裔身份而遇到困难,也没有担心他会因为在新西兰生活而不屑于理会中国的一切。在我们传统文化绘本和故事的影响下,他的中文表达还算不错,而且曾经很自信的告诉我们,家乡hometown是北京,是爸爸妈妈和自己出生的地方;家home在奥克兰,是爸爸妈妈工作他读书的地方。家可以随着我们的迁徙而变化,但家乡却永远只有一个。当然,我们也知道,大环境对孩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庆幸的是,新西兰的大多数学校友好、友善的氛围,至少让我们现阶段没有关于身份认同的焦虑。


通常来说,不同族裔的传统节日和有代表性的美食,是学校各种活动中的“明星”——School Fair的时候,华人家长组织的饺子摊最受欢迎,也为学校谋得不少的收入;中秋节的时候,学校门口会挂上红灯笼,School Hall里也挂了满满的由全校的学生做的彩色灯笼,一些班级还安排华裔的家长去教孩子们做月饼,周五的例行集会也变成了中秋节的庆祝。只是对华裔如此厚爱么?并不,移民占比多的族裔,比如印度的Diwali节也会有相应的传统活动。虽然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族裔、身份的认同还不够清晰、完整、深入,但这些吸引他们的活动,至少能让孩子们觉得,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传统,而移民也不是这个国家/学校 独特的存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School Fair的饺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中秋节灯笼


一旦有了未曾料到的意外收获,就会无比欣慰当初的“选择”

如果说上面的几段,是就那些“传说”一一被推翻的论述,那下面的内容,就是这一年意外的收获。


在新西兰的小学中,孩子会被关爱着,却不会被“捧着”。


他们学习知识,也学习生活和生存的技能,警察叔叔会走进课堂,带着孩子走出校园,教他们怎样过马路;老师会安排孩子们去市场短足,学习怎么买东西;初秋的游泳课,孩子们光着脚穿着泳衣从教室走到游泳馆,即使下着雨,这段路也是一定要自己走过,孩子们冻得发抖,嘴里说着“So cold”(太冷了);冬天的长跑,低年级孩子围着校园跑两圈,大多数孩子都是一身短打,作为一个怕冷的华人妈妈,我自然是给YY准备了套在短裤短袖里的紧身长裤长袖,但运动场上的他却是光脚穿运动鞋+露着胳膊腿的短袖短裤。我惊的目瞪口呆,这可是我曾经有点娇气的YY ?!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冬季长跑比赛


不论你有什么不同,孩子都会被平等对待。


YY的班上,有一个生过严重疾病但还在康复过程中的小女孩。在她入学前,我们收到了学校的通知,说明了这个小朋友的情况,还补充说道——她的病不会对其它孩子有任何危害,请家长放心。于是,在之后的学校活动中,我总能看到这个小姑娘和老师在一起的身影——冬季长跑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会牵着她的手在操场中间等待其它同学;学校运动会时,老师会和她一起完成跳跃,那紧紧握着老师大手的小手,是满满的信任与依赖。学校里生病的孩子并不止这一个,YY参加早晨运动课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个大概四五年级的小姐姐,她是一个唐氏儿童,妈妈在操场的外圈等待,看着她可爱却有点缓慢的女儿,在教练的指导下一点点进步,没有人(同学)催促,教练耐心的指导她,并给她足够的时间让她完成自己觉得正确的动作。所以,这就是新西兰小学的氛围,不管小朋友的身体和大多数人有什么不同,依然会被以爱的方式平等对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老师在帮助身体不太好的小朋友跳高


小朋友集体演出的魅力,不是整齐划一,而是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可爱与活力

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听YY说他们班要在Show case演出一段集体舞,后来时不时的他会在家里,在Play Ground上,他都会情不自禁的给我“演”上两段。演出前,我们收到了老师的通知——准备白色的T恤和蓝色的牛仔裤/裙——这就是演出服了。ShowCase的这天,家长们像追星一样,早早的拿着“门票”去礼堂门口排队,等着孩子们的演出。入场后,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摄像摄影师 ,是努力跟着音乐节奏做对动作,却又不紧张不胆怯的孩子们,是会偶尔响起口哨和舞台上的小家伙们一起“燃”的家长,这一场“盛会”是可爱与活力的集合,也是我没有料到的、特别棒的“不一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YY班的集体舞演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在Show case中的小摄像师


新西兰的大多数学校,都会在升年级的同时,打乱班级,重新组合,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不同于一年级。因此,在一年级结束的时候,YY拿回家一张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合影——所有人都开心的笑着,彼此搭着肩膀。这张照片太灿烂,像老师在照片下面写下的句子一样,灿烂的让每一个人期待明天、期待未来——

Kids, You'll move moutains. Dr Seuss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