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百岁老华侨潘成南,见证荷兰华人百年奋斗史,唐人街塑起了他的铜像

来自:Mr海 0 0 2018-04-20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荷兰海牙唐人街,有一座以他们那一代华侨早年卖花生糖为原型树立的铜像。

他,就是潘成南,现在旅居海外的潘氏大家族,可谓枝繁叶茂。

近年来,潘老先生叶落归根。日前,记者在温州见到了他,他慈祥和善,气色颇佳,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尽管说话有点含糊不清,但他的思维依然清晰;尽管行动有点不利索,但他的精神依旧饱满。

在荷兰提篮叫卖花生糖

潘成南目前住在温州雪山侨村,80来平方米的房子,有些年头,木桌、八仙椅,客厅两侧摆放着两个大的陶瓷花瓶,传统的中式风格,颇有些古色古香。

1936年,20岁刚出头的潘成南,为躲避当壮丁,家里东凑西借,凑了500银圆,送他出国。年轻的潘成南从桂峰方山辗转来到完全陌生的国度意大利。

一开始,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他和初到异乡的同伴提着篮子,在街头卖领带、皮包谋生。没过多久,先后传来上海被日本人占领、南京沦陷等噩耗,几名流浪在意大利的华侨,聚在一起痛哭流涕。

华侨的命运无疑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在那段日子里,外国人更加看不起我们,叫我们亡国奴、东亚病夫,大都不愿意买我们的商品。”回忆起那段往事,潘成南感叹,“本来爹妈花好多钱,让我到外国讨生活,希望发财后,‘搭歇’家里的兄弟姐妹。现在倒好,我连解决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这该如何是好?”

在意大利熬了七八个月,眼看情形不对头,潘成南和几位老乡商量后,坐火车到了荷兰。那时,在海牙的华侨大都是以卖花生糖为生,生意蛮不错。于是,潘成南也学起做花生糖的手艺:先炒熟花生,再融化饧糖,两者搅拌一起,倒于一张油纸上,再用木板压平,等冷却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就成了又香又脆的花生糖,荷兰人很喜欢吃。

他们把花生糖装入面包箱中,背到闹市区,“冰大——来格!冰大——来格!”叫卖声此起彼伏。“就是说花生糖好吃的意思。”潘成南告诉记者,“上街叫卖,还得穿破旧点的衣服,荷兰人善良,同情心强,见我们穷苦,他们会多买些花生糖,有的还会多塞些钱。”

卖花生糖虽辛苦,但总归不用为生计发愁。在海牙唐人街,现在还立着一尊华侨卖花生糖的铜像,铜像就是以潘成南作为原型塑造的,将华侨创业的艰难经历定格于异国街头。

开拓荷兰“蒲鞋市场”

潘成南说,自己在荷兰创业成功起点是“做蒲鞋”。

瑞安人头脑灵光,总能觅到好商机。有一次,潘成南无意中发现,当地人开的店里出售的椅子,很像老家用打草鞋工具编织的。他心生灵感,向店家细细打听“鞋草”来源。老板好奇地问他:“你这是想拿来做什么用?”当得知他想做蒲鞋时,老板也挺感兴趣,答应为他提供材料,所做蒲鞋要优先供应给店里卖。

蒲鞋(蒲草编织的鞋子)做好后,放在店里卖,大家一试穿,感觉轻便舒适,更重要的是便宜,遂成了抢手货。后来,潘成南有点积蓄后,他就大胆开起自己的蒲鞋店,雇来工人,帮忙做手工蒲鞋。

蒲鞋的款式不免有些单调,潘成南又开动脑筋,尝试着把鞋草染成红红绿绿的各种颜色。五彩缤纷的蒲鞋上市时,浪漫的荷兰人很喜欢,把它们视若艺术品。由此,潘成南的蒲鞋生意异常红火,他掘得发家致富第一桶金。

后来,潘成南还尝试着做皮鞋,甚至还有女士的细高跟鞋。


娶当地姑娘为妻开餐馆


好景不长。“二战”期间德国入侵荷兰,荷兰的粮食非常困难,凭身份证,每人每周只能分到1公斤土豆。在那段日子里,潘成南眼看着许多人饿死,他支撑着坚持过来,装撘了一辆简易板车,推着车上山,挖来番薯、土豆等作物填肚子。


在那段时间,谁能找到吃的就算有本事。“‘番人嫂’就是那时候跟我大哥好上的。”潘成南的小妹,现年77岁的潘娟妹笑着告诉记者。

熬到战争结束后,日子又恢复平静。潘成南先在一青田人所开的餐馆“浙江楼”当大厨,累积经验后,他就自己开餐馆当老板。“我的第一家餐馆富贵楼是在1956年12月15日开张的。”时隔半个多世纪,老人仍能清楚地报出开店确切的时间,着实让人有点吃惊。

因餐馆地段好,周边就是电影院,潘成南又用心经营,生意红火,曾经雇佣了40来名工人。不久,潘成南又在德国波恩开了第二家餐馆。后来,尽管心中颇多不舍,但苦于分身乏术,潘成南狠下心把“富贵楼”转让给老乡。

那段日子,潘成南干得顺风顺水。到了1976年,60岁刚出头,潘成南就主动“退休”,但他没闲着,一直是国内国外两头跑。

爱国爱乡爱心传承

漂泊在外多年,祖国一直是潘成南心中的一盏明灯。

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荷兰华侨为支持祖国抗日,成立“荷兰华侨抗日救国会”,汇集荷兰华侨的抗日捐献费,寄回中国,买枪买炮,打日本鬼子。尽管当时潘成南刚出国,谋生艰辛,但他依然每月上交5美金,表达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

潘成南家人拿出一枚金质的孙中山纪念章。1954年11月19日,中荷正式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我国派驻到荷兰的代办谢黎来到荷兰,潘成南和其他老华侨一起去迎接谢黎,每人均收到一枚孙中山纪念章。收到祖国亲人的礼物,潘成南激动不已,将纪念章视为珍宝,保存至今。

在国外,潘成南经常有意无意地去旧货市场逛逛,一旦发现来自中国有价值的古董,他总是精神振奋,不惜花高价,把它们买下来收藏。“我大伯曾把一张名画捐赠给了玉海楼。”潘成南的侄子潘世春告诉记者,“我大伯这辈子,帮过的人,做过的好事,那是不计其数。”

在荷兰,潘成南几乎成了业余翻译,带老乡看病,帮助老乡打官司,办各类手续、证件等,他能帮的尽量帮;在国内,他则多次带头捐款,帮助家乡修路、造桥,帮助弱势群体。“有一次遇到修路资金有缺口。在农历大年廿九那天,我大哥就从外国汇来20多万元,给工人发工资。”潘娟妹回忆道。

在《桂峰华侨志》一书中,就有多条潘成南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的记录。

多年来,潘成南为整个家族树立了标杆,爱心之举被不断传承下去。

“当年我大哥出国时,我还没出生呢!”潘娟妹说。但是兄妹血脉相连,同样都是一副热心肠。

早在1985年,温州大学筹建之际,荷兰华侨同乡会认捐“爱国楼”,潘娟妹家就捐了5000荷兰币。

而在1989年,潘娟妹先生何洪榜过世,几个子女建议,以父母名义,认捐了100万元,捐资兴建温州大学春晖楼。温大还有一座勤思楼,则是何洪榜的弟弟何春林捐建的。

潘成南小弟的大儿子潘世望是西班牙瑞安同乡会会长。“我们这个大家庭都是由大伯引领,才陆续出国创业。大伯不仅把自己的亲戚带出国,还帮助桂峰许多乡亲、朋友出国,他是我们桂峰华侨的有功之臣。”潘世望感恩地说,他也以大伯为榜样,一直奉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精神。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