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何来完美?聊聊中纽两国幼儿园的不同

来自:Ivy缘游 0 0 2017-12-07

早晨起来,关于某幼儿园的事情铺天盖地,朋友圈里,微博里,全是低龄儿童父母的担忧,焦虑,甚至是恐惧,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咒骂,比比皆是。


除了这些,移民圈里还有一种声音——多亏我们出来了,纽村就不会有这种事情,为了孩子当移一代苦也值得了。


作为一个移居到新西兰一年多的四岁男孩的妈妈,移民前,娃又恰巧是在同属于这家处于风口浪尖的幼儿园的分园上学,不同的是我们是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另一家分园。从不追热点的我,也想从我的角度说说话。


中国的幼儿园真的很不堪么?

当然不。阳光的依然阳光,但一定也有像被曝光幼儿园那样的突破底线的存在,他们藏在角落里,是家长避之不及的。


我家娃2岁上幼儿园,因为老妈身体不好,我们请阿姨(保姆)已经请的精疲力尽,每年都要加几次薪不说,遇到阿姨家里有事回乡,我们家就要打破所有秩序,应付阿姨不在的日子。在比较了找阿姨的难处与上幼儿园的好处,我们还是狠心让两岁的娃园了。家附近的幼儿园不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小区里走路三五分钟就到的幼儿园。


一年半的入园时间,我对这家幼儿园很满意的。


刚入园的几天,可以说是非常混乱的,小娃们哭的闹的,足够老师们应付的。混乱怎么办,幼儿园全员出动,甚至包括管理层行政老师,凡是可以腾出手来帮忙的,都在帮忙哄娃喂饭。而对于像YY这种两岁入园的,老师们格外关注和关照,有时因为YY打预防针10点多才到幼儿园,我总能看见老师领着一两个年龄偏小的孩子的手在院子里玩,那种依赖孩子演不出来。你可能会说,在家长面前作秀谁不会?但我这种类似“突击”的到访,看到的不会是演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后来的日子里,YY有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有很想上幼儿园的日子。但我觉得这都属于正常,两岁的孩子本来就是猫一天狗一天。


一点没有担心么?当然有,班里大多数孩子都比他大,他也不属于乖巧懂事帅气颜值高的那种,我当然有担心,也在他频繁生病的时候无助的哭过。但这不代表幼儿园有问题,我通过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与幼儿园(老师接触),一点点增加对幼儿园的了解,了解的越多,就越踏实,和老师们也成为朋友。哪些机会可以零距离和幼儿园接触?老妈接YY的时候总会尽量找机会和老师聊,我送园的时候,观察孩子们和老师牵手进园时的样子,遇到上延时课的时候,我会尽量去接他,和其它班级的老师聊天,只要可能就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比如去幼儿园讲故事、拍照片(经过园长允许)。对家长而言,结合孩子的表现,对幼儿园(老师)的了解越多,就会在脑子里勾画出幼儿园真实的模样,有问题会及时发现,有闪光点也会心存感恩。监控录像纵然可以看到一些现象,但都比不上爸爸妈妈亲自去幼儿园和老师多碰面,而且这种当面的沟通祖辈是不可能替代父母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孩子这边,我会和他玩幼儿园做过的游戏,听幼儿园经常放的歌(这些都可以从老师那里找到),观察他对幼儿园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从YY的反馈中,更能坚定我的对幼儿园满意的态度。他和我说,老师拉着他的手,也会拍他入睡。他也会和我说,大姥姥(孩子们给老师起的名字)会告诉他怎样咀嚼怎样吞咽。他看到不老熊大喊,L老师的不老熊。到新西兰最初的日子,在我厨艺进步的时候还会说,和我们某某蓝幼儿园的饭一样好吃,在不经意想起他在北京的日子时,他也会问我,我能和老师视频么?


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名字的幼儿园,一个被千夫所指,一个却被我们惦念。我作为一个已经离园的孩子的家长,没有必要给谁洗白,而且我此篇的目的也不是为谁说好话,更达不到要探讨政府要做什么的高度。只是不想在可以淹死人的舆论中,只用幼儿园的那三个字就代表了所有的分园。好的不能被差的毁掉,这也是我们底线,对吧。


新西兰的幼儿园完美么?

当然不。但纽村相对严谨的监管,自由的氛围和对孩子的尊重确实值得学习。


我们刚搬来奥克兰的时候,YY还“赋闲在家”,他并不适应不去幼儿园的日子,有时会沮丧的和我说,我的朋友都在北京。但我却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希望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他需要朋友也需要融入这个社会,幼儿园是最好的地方。另一方面,我恰好那会儿看到了一篇上海妈妈写的文章,说新西兰的幼儿园太粗放了,刚入园的孩子哭,老师也不管,孩子每天脏兮兮的,衣服湿了也没人换,完全感觉不到老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这个妈妈又带孩子回到了上海。我看那篇文章以后,已经紧张到了“揪心”的地步——怕在“简陋”的教室里随便吃点东西的娃饿着,怕吃饭万一卡到老师会都不管,怕不睡午觉身体不好,怕玩沙子弄到嘴里和眼睛里(我在参观幼儿园的时候亲眼看到有小朋友把沙子放在嘴里“品尝,老师也没管,孩子自己吐了半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说实话,在纽村选择幼儿园时,我更加焦虑,因为对我而言,这是完全的陌生。我去幼儿园参观,和老师聊,带YY去感受,不厌其烦的挨个查幼儿园的ERO(Education Review Office)报告。最初从5个幼儿园里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转园时从二十几所幼儿园里选择了一所私立园,从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我有多恐慌。而真的到了YY入园后,我才渐渐放松下来,这种有点简陋粗放的幼儿园,正是我喜欢的,也是我想给孩子的,和我小时非常类似的感觉。但我也相信,并不是每个华人家长都喜欢,也遇到过不厌其烦的抱怨,和我们聊起老师不够关心孩子,环境太脏,最后就是孩子转园了。同一家幼儿园,家长有不同的感受;而就是我们在同一家公立幼儿园几个月之内也感受到了不同Head Teacher(纽村的公立幼儿园规模很小,一般也就三十人左右,混龄,3岁到5岁都在一起,Head Teacher可以成为园长)领导下的幼儿园是不同的。


是什么让我逐渐放松下紧绷的神经?因为纽村的幼儿园是非常开放的。家长可以随时打开院子门(只有一个类似插销的东西)就进到幼儿园里,只要我有时间,我不用打招呼,就可以随时进出,看幼儿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教室也是一个大开间,不同的区域被赋予不同的功能,有读书区域、有手工区域、有画画区域、也有角色扮演区域。开始我也有顾虑,难道坏人不会直接打开门进来么?恰好遇到过一次,有一些大一些的孩子在幼儿园外面的街上吵架,警察都来了,这个时候,老师把所有的孩子都叫进了教室,而教室的门是可以上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保护了孩子们的安全。除了环境的“开放”,老师还会尽可能多的将幼儿园呈现给家长,特别是老师的基本情况,每个幼儿园的门口都贴有所有老师的学历证明(正式的老师都至少是本科学历)和注册资质,每周每个老师负责的内容也会张贴在门口明显的位置,更换老师更会邮件书面通知,前阵子YY的一个老师休产假,换了另一个老师到班上,幼儿园行政老师就邮件说明了具体情况,休产假的老师什么时候回来,替班的老师背景情况,这就让家长非常踏实,起码不会接孩子的时候遇到陌生面孔而带来不愉快。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同时,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自由”,在这里没有你必须学习什么、必须玩什么、必须睡午觉。简单说几个纽村幼儿园的场景。公立幼儿园Morning Tea(早茶)时候,老师在教室门口摇铃,也会顺便挨个问一下,要不要吃点东西呀,10点半以后就不可以吃喽。孩子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吃东西。午饭的时候,小朋友们和老师起坐在地垫上,打开饭盒,每天都像野餐,吃多吃少随便,华人老师会特别嘱咐一下孩子要吃饱。Mat Time(垫子上的时间)是对小朋友们要求最多的时候了,老师讲故事,讲必须要注意的事情,时间不长,一天两三次,不管多么好动的孩子应该都可以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这部分内容,并且记下所有的规则——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遇到一些情况如何回应。其余的时间,全部都是玩,但玩的看似松散,却也有主题。有的时候是玩水,这个玩水可不是拿个盆子玩水,是老师拿着喷水枪在院子里“人工降雨”,还会依着斜坡玩水滑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通常,大人们都会比孩子们想的多,孩子们评判幼儿园时非常简单——我喜欢去幼儿园,或者我不喜欢幼儿园。纽村的这段日子,YY格外喜欢去幼儿园,孩子们在那里非常自由,大多数时间都在玩自己最想玩的游戏,特别是这种在北京时有些奢侈的户外时间,玩水玩沙子踢球跑步玩高低杠,一个不落,难怪纽村的孩子们体质那么好。在尊重孩子方面,我不讲更深层面的,只说睡觉这个事情,有一次YY生病刚好我问老师中午可不可以让YY睡个午觉多休息休息,老师给我的答复是,我可以提醒(remind),但我这的不能强迫(force)他必须睡觉。结果就是YY依然像站柜台一样在幼儿园从早玩到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我也必须承认,从照顾周到细致这方面比起来,新西兰的幼儿园真的是完败。三岁的孩子都要自己穿衣服太平常了,虽然可能穿的乱七八糟,我每次接YY的时候,都要满院子找他的袜子和鞋,家里不成双的袜子多了去了。老师也不会组织孩子们喝水,完全靠自己,最后为了养成他照顾自己的习惯,我都要给他规定每天喝几杯水,送他接他的时候也是猛灌水。国内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们梳头发洗脸擦香香的待遇,在纽村真是别想了。但老师会要求(对,这是很严格的Rules)在户外必须戴帽子擦防晒霜(这个老师会帮忙)在室内不能跑只能走,对不喜欢的人和事要大声说“不”,Stop! I don't like it !恐怕是YY在幼儿园初期记得最清楚的英文。不过,照顾不周到的好处就是孩子们更早的锻炼自理能力,我倒觉得也不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纽村的幼儿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平安自由一片祥和。也有孩子会欺负小朋友的情况,老师也会有惩罚,到一旁坐着,不允许和其它小朋友说话玩,直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真诚道歉。也有一些意外受伤,比如YY就有一次从高低杠上摔下来,把手指压在了板子底下,当晚手指肿的紫红疼的睡不着觉(后期是指甲掉了),我收到了老师给我的Accident Report意外报告,晚上孩子手指疼的睡不着,我们又去了奥克兰医院急诊,次日也“伙同”老夏去幼儿园问问清楚(大家礼貌克制的交流并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吃的方面,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提供的午餐,也并不是个个都像蛋糕店一样飘着香气,我也看到过满屋子苍蝇乱飞不时提供罐头给孩子的情况。所以,如果说纽村的幼儿园都是好好的,那也不是实情,否则还要ERO这样的机构评估做什么?报告中的评价也是有高低中下的,也是有要整改的方面的。


说到ERO这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在纽村有一定的权威,任何时候,任何城市,家长都可以在上面找你所关心的教育机构的评估情况,我当时关注的是Excellent和Good级别的幼儿园,也特别关注其中的教师与孩子比例,幼儿园族裔情况,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这些地方,你都可以看出这个幼儿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纽村的幼儿园,好的地方自不必赘述。存在不好的地方,但不会出格,也就是不会越过法律的底线,因为每个人都敬畏法律与规则,这个社会有爱护孩子尊重孩子的氛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未知越来越少,孩子就会越来越安全

不论是中国,还是新西兰,在我们无力改变外界很多的时候,我还是希望能从自己的角度多做些事情,也正是经历了两种教育模式(方法)的对比,我才发现,当我是一个紧张的妈妈时,是因为我面对了太多的未知,当我是一个从容的妈妈时,是因为我最大限度的缩小“未知”的范围。


将更多的“未知”变成“已知”,恐怕是家长监护人在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之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我们是孩子们平安的第一道守护,难道只有看监控录像么?抱歉,录像有盲点和死角,还可能有故障。难道只有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么?抱歉,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好的接收父母关于保护自己这方面的教导的。难道只能在事发之后各种讨伐和转发么?抱歉,为时已晚,追悔莫及。父母对孩子的幼儿园有多少未知,孩子的生存环境就有多少隐患。之前某程事件中的幼儿园,家长如果知道照顾他们孩子的人是没有学历没有资质的清洁工(临时工),他们还会送孩子去这样的幼儿园么?肯定不会。幼儿园没有通知家长换了老师,家长接孩子的时候也没有注意换了面孔,于是孩子就被放到了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环境。


父母过于忙碌,抽不出时间和孩子交流,抽不出时间去幼儿园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怎么能感同身受的知道孩子面对老师时的感受?共情用在这里挺合适的。不要把这些事情都交给祖父母,锐利的眼光和敏锐的直觉只属于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送孩子的时候,是特别好的观察时机,如果有异常,一定会在日常的接送环节感知到。多认识孩子的同班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时常约着一起玩玩,自己孩子表达不出来的事情,可能会被其它小朋友说出来,这比真的发生意外之后,去调监控录像更有用。 更大的可能,也可以是我们更多的愿望,不是通过这些与老师与小朋友接触看到黑暗的一面,而是看到老师们的真诚与爱。


你可能会问我,再选择一次,你会让孩子在哪里上幼儿园。我可以特别认真的告诉每一个人,虽然这里教的知识不如国内多,老师照顾的也不周到,但我会选择新西兰。并不是因为新西兰的幼儿园比中国的幼儿园好多少,而是因为这里的幼儿园更适合孩子的成长,更贴合我对幼儿园的期望。国内的发展太快,大家都在忙着奔跑,我根本不能想象我们不在父母或阿姨(保姆)的帮助下,如何独自带大孩子,同时又保证一个正常的收入。但新西兰可以满足我这样的愿望,我可以上班,但因为时间弹性比较大,也可以在早晨伴着一路的花香,送YY去幼儿园,而YY爸爸则可以在公司工作够8小时候,就去接YY,看他玩的浑身脏兮兮但黑黑的脸上带着笑容。


其实,这条移民路也并不是坦途,如果你关注移民圈和留学圈子,就会发现也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变态)事情发生,看的多了,听得多了,以至于我上班后,要赶在7:30将YY送到幼儿园,因为几乎没有其它小朋友,我会担心他和老师的独处,回家给他灌输各种关于保护自己的教育。除了担心遇到不好的事情,两种文化的碰撞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做父母如何跟上孩子英文进步的速度,做孩子如何不忘中华传统文化,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看起来是题外话,但却能嗅到,国外也好,国内也好,哪里都不完美。可以有批判,可以有呐喊,但在任何结论都没有,任何措施都没出台的情况下,当下消除焦虑的最好办法,是我们走近(近距离)幼儿园,更多的了解,会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