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加拿大免费医疗--让我欢喜让我忧(全篇)

来自: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0 0 2017-05-25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很多人都奔着加拿大福利而来的时候, "全民免费医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只包医不包药"又是怎么一回事? 医生诊所和综合医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医疗卡还需要医疗保险吗? ......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走进加拿大医疗体系一探虚实吧。


加拿大医疗, 有人赞有人贬。 赞的人说, 在加拿大动大手术都不要钱, 而且医生技术好, 护士态度好, 事后跟踪服务好, 医院廉洁系统好, 医药保险制度好等等。贬的人说, 在加拿大看病就是等死人! 等, 等, 等, 看急诊要等, 看家庭医生要等, 看专家更要提前数周等! 一点小毛病都诊断出错, 一个小手术都要排期, 一小瓶药都贵翻天…… 再加上医死人的事故, 医患相争的案例等等, 加拿大医疗一直都是政府和民间的热点话题, 毁誉参半, 褒贬不一。

 

在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看法上, 我和我老公基本上是属于不同派别的。我两者都写, 以让我的陈述更客观一些。 我老公来自于一个医生家庭----老爸是外科主任医师, 老妈是护理部主任, 妹妹是儿科医生。 受家庭的影响, 他看加拿大医疗, 有点儿象内行看门道, 越看越挑毛病; 加上有几次不愉快的看病体验, 更是加重了他对加拿大医疗的失望和不满。 而我呢, 恰好相反, 家里没有医生指指点点, 每次看病都有相当满意的结果, 加上我老妈在加拿大探亲期间让她舒心的医疗经历,  我俩对加拿大医疗体系倒是很欣赏和佩服。 所以, 如何评价加拿大医疗, 真是见仁见智,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医疗卡的含义

 

在加拿大, 医疗是属于省府一级的职能。 医疗卡 (Health Card)在各个省的名称不一样, 比如在安省叫OHIP(Ontario Health Insurance Plan), 在BC省叫MSP(Medical Services Plan), 在魁省俗称为“太阳卡“---- 一是因为太阳为生命之源,二是由于卡的背景就是冉冉东升的太阳。

 

医疗卡在手,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病不要钱。 不管是去家庭医生诊所, 还是去做验血B超CT等检查, 还是去医院做手术等, 去看病一次就刷一次卡。 刷的是谁的钱呢? 政府! 你手上拿着的医疗卡就是政府为你买的单----加拿大是高税收高福利国家, 因为你是依法纳税的居民, 政府保障你有病能治的基本权利, 这就是免费看病的含义。

 

所以,政府会列出医疗卡能覆盖什么内容, 会限制家庭医生招收病人的额度,同时也会对违法行医的人员进行查处惩治。 可以说, 从发放行医执照, 到支付医生薪水, 到制定医疗行业的规章制度等等, 无一不在政府的掌控之下。 同时, 政府不仅出资, 还鼓励社会上筹资建立各种医疗研究机构, 协助学术界医疗界对疑难杂症的治疗进行探索研究, 比如著名的Canadian Cancer Society, 以及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等等 ……

 

从医疗体系上来看, 加拿大是个不折不扣的”社会主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免费医疗的利弊

 

应该说, 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所有诟病, 根源都来自于”免费“二字。

 

免费医疗, 如同一家出售大米不要钱的店面, 你说会不会每天排长队挤破门? 如果隔壁就有几家米店但要花钱, 你是会光顾还是继续等候免费的呢?

 

在加拿大看病就是这情形。 全民免费, 自然要排长龙, 医院只能按生命的危急程度来分先后, 这自然会让绝大部分病人愤慨和抱怨, 同时也质问为什么不开放私立医院呢

 

可问题是, 在加拿大, 根本就没有花钱买快捷的”隔壁米店”---- 没有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这个话题在社会上争议了千百次, 可依然没有结果。 赞成的一方说, 让有钱的不愿等候的人去私立医院啊, 他们可得到及时的治疗, 同时也分流了公立医院的繁多病人, 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反对的一方说, 私立医院一旦成立, 必定会因更强的财力而吸引更好的医生和资源, 那岂不是把一流医生都带走而使得公立医院水平下降和资源减少? 加拿大历来是主张贫富均衡, 人权平等, 如此这般凭借物质财富来分化医疗资源的政策怎么可行? …… 于是争论没有结果, 医疗仍没有私营化, 免费看病仍是全民福利。

 

既然没有私立医院,难道就让病人等死吗? 加拿大倒不至于见死不救,可往往病人和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是不同的----病人心急如焚的时候医生很可能说你没问题呀可以等…… 在加拿大就是这样,任你是天王老子也得老老实实地等,想自己花钱, 可连私立医院都没有!

 

不想等的怎么办? 有些加国人选择了南下美国, 花钱看病。

 

住在卡尔加里的退休会计师大卫一直想作换髋骨手术。 如果大卫在加拿大公立医院作髋骨更换手术,平均等候期是18个月。67岁的大卫就去美国做了手术, 花了18,800美元。他说,更换髋骨对人的健康很重要,要花钱也没办法。也许是医院负担不起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做手术,迫使人们等两到三年的时间,但那样很不公平。 

 

卑诗省居民伍德几个月前心口痛,家庭医生为他预约了心脏专科医生,但他要等2个月才能确诊。加剧的疼痛促使他去了美国。他在美国花18,000美元做完了诊断和心脏手术。伍德称他的命比等两个月更值钱,他选择南下美国花钱治病。 

 

没办法, “免费米店”排不上, 不能饿死。据说还有一种医疗中介, 专门为美国的私立医院到加拿大去拉客户(病人)。是否属实不清楚,但至少也说明,“社会主义”医疗有弊病。家 园 新 闻

 

那么, 看似美国的医疗体系更实际, 为什么加拿大不效仿? 我们暂且了解一下美国的医疗制度吧, 两相比较说优劣。


比较美国的医疗保险

(信息来源于北美文学城“说说美国的医疗”)


与加拿大和许多欧洲国家不同,美国没有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美国的医疗机构大多属于私营性质,绝大多数美国人通过商业保险公司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美国政府只对老年人,穷人,政府部门雇员,和军人等特殊职业提供公费医疗保险(Public Health Insurance)。


参加医疗保险的每个投保人必须定期支付保险费(premium)。按照您的年龄、健康状况、和保险范围等不同的因素,保险费可以从每月数十美元至每月数百美元不等。当您需要看病时由则保险公司按比例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个人还需自理保险公司不报销的部分医疗费用。


美国是世界上医疗费用最昂贵的国家。在美国,看一次普通的门诊平均花费二百美元;去医院看一次急诊,费用至少数百至上千美元;如果需要手术,则费用可达上万至数十万美元;住院费用可达每天一千至五千美元;一场重病或严重外伤事故的医疗费用可以轻易地达到数十万美元,甚至更多。在美国生活如果没有医疗保险,随时可能由于医疗费用而背负巨额债务。


在美国看病时,有医疗保险的患者一般只需要支付自费部分的费用,其余由医院和医生直接向保险公司结算。而没有保险的病人,则必须支付全部医疗费,即使急诊也是如此。


去医院急诊时,医院一般会要求您提供保险证明。如果没有保险,医院会要求病人先支付押金。虽然美国的法律规定,医院对于确实需要紧急救助的病人,无论其有无支付能力,也无论其是否合法居民,都必须抢救。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达到紧急救助标准的病人,如果不能提供保险证明,或无法支付押金,医院则可能会选择不接收。


所以,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看病有极大的财务风险。国家不会保障你, 全赖自己未雨绸缪。


可以看出, 美国的医疗体系是自负盈亏式的----不买不保, 多买多保; 勤则致富, 懒则自受。这其实是和美国的社会文化理念相符的。


相反, 加拿大则完全不一样----全民福利, 老少通吃, 劫富济贫, 皆大欢喜(当然富人并不欢喜)。 两国的治国理念不同, 直接就反映在民生民权最基本的医疗体系上----“免费米店”和”隔壁米店”各有优劣, 莫衷一是。


其实我个人是赞同公立私立医院并存的, 毕竟拒绝私立医院是因噎废食。 公私并立, 也许会出现资源调配等问题,但只要政府宏观调控得当, 医疗体系定会发展得日益完善。

 

至于在美国看病要不要等, 相信在美国的朋友更清楚。 我记得, 出国前曾看过杨澜写的”凭海临风”, 里面讲到有一次她因发高烧去看医生, 丈夫吴征陪着她在诊所走廊里等了很久, 仍不见有人来传呼她。 眼见妻子被发烧折磨得气若游丝, 气急败坏的吴征一脚蹬门闯进了医生办公室, 对里面的医生吼叫道“难道你们要把人等死了才救吗?”…… 杨澜当然是想表示丈夫的爱妻之切, 但她也有意无意透露了在国外看病的不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医疗程序

 

说起加拿大医疗, 必须的说说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这个概念, 因为加拿大有严格的三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诊所、专科医生诊所、综合医院。 在加拿大, 不是一有病就往医院跑, 而是打电话约你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不是你的私人医生, 而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行医执照的医生在社区开设经营的诊所(clinic) ---- 有些诊所无需预约, 直接去那儿挂号等着就可以了(称为walk-in clinic)。 还有些诊所是夜间开门的, 叫After Hours Clinic, 方便人们下班或周末去看病。

 

有人误以为家庭医生诊所就是私人医院,不是! 关于公私的划分,基本上可以凭是否被医疗卡所涵盖来判断 比如,一般的家庭医生诊所, 每看一个病人就刷一次医疗卡, 政府就支付给医生一笔钱; 而在诸如美容诊所, 理疗诊所, 中医诊所等这类地方是不能刷医疗卡的, 即这类诊治不包含在免费医疗之中, 要自己掏腰包。 至于加拿大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别诊所,以及开设诊所的资格条件执照等等, 可以到省府医疗厅 (Ministry of Health)的网页上去查询。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这对于刚落地的新移民也是必做之事----可以由朋友介绍, 也可以在网上查询你附近有可能接收新病人的医生名单。 一旦双方确认, 你就会在家庭医生处有一份医疗档案, 跟踪记录你所有的病史病历。

 

有了家庭医生, 看病的程序就和国内不一样了。 家庭医生, 犹如你健康生活架构上的始发点, 纵向可以延伸为专科医生 -- 医院手术 -- 住院治疗等等; 横向则是医, 验, 药三者之间的关系---- 检验室和药店都是独立于诊所之外的个体, 但都要凭借医生开的处方去操作----检验结果及解释权都归到医生处, 然后病人凭处方去药房买药。

 

关于家庭医生的职责, 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个案例。 我有个同事的老公一直爱抽烟, 经常咳嗽, 但他的工作是飞机机修师, 常年各地飞。某一次被太太强行拉去看家庭医生, 照完了X光后他又飞去别国了。 一般来讲, 看完医生或做完检查后, 如果没人通知你再回去, 就可理解为你OK没事了。 可遗憾的是, 医生办公室在收到检验报告后, 不知是医生还是秘书小姐的疏忽, 反正没有人通知他或他太太----而检验结果上明确写着“肺部2.1cm肿瘤”, 他应该立刻被召回诊所再做进一步检查!  …… 事隔半年多, 他的咳嗽加剧, 再去诊所, 结果, 肿瘤长大了一倍有多! …… 也是直到那时候才发现, 那个该打而没打出的那个电话决定了他的生死! 据专家说, 及早发现了是可以动手术切除的, 但后来肿瘤长大, 癌细胞转移, 已经不是动手术所能解决的了。 接下来, 各种物疗化疗都没能力挽狂澜, 一年多后她老公不幸去世。

 

她的教训是,忽略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把赌注全部下在医生处, 而恰好诊所又有失职行为! 若按一般程序, 她大概不需打电话追问结果, 因为一旦检验结果有异样, 医生是有责任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可惜, 他们没有! …… 据说同事仍在打官司, 虽然已唤不回丈夫的生命, 但她说要让医生和病人都以此为警戒, 吸取教训。

 

除了急诊, 没有人一病就往医院跑, 因为跑去的结果要不是让你等个够, 要不就把你打发回家庭医生处----小病就别来凑热闹嘛。

 

那么什么情况下去看急诊呢? 感冒发烧? 摔胳膊断腿? 心脏病突发? 脑中风? 孕妇快要生了? …… 很多时候是你急他不急, 很是心焦。 前面提过, 人们对加拿大医疗截然不同的看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急诊经历。 比如, 有朋友因肾结石疼痛无比而去看急诊, 结果等了整整七个小时; 有人鱼刺卡在喉咙去看急诊, 竟也被等了三四个小时! …… 期间, 那些被救护车一路呼啸送来的病人估计都是命悬一线的, 肯定更有优先权, 咱能争吗?

 

而我自己, 很幸运地有过一次很感动的急诊体验。 某天早上, 我进到办公室后突然感觉腹部剧痛, 最近的医院就是多伦多downtown的St. Michael’s Hospital, 老板要我立刻去看急诊。 于是, 我从上午十点多进去, 等了两个多小时后被医生召见, 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放我出来! 期间他们都对我做了些什么? 为了查明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腹痛,  他们对我验血验尿照B超照X光,  外加子宫检查, 还打电话给我家庭医生调用我病历, 最后再来一个全身的CT扫描…… 期间我还不能吃喝, 因为担心要做手术而必须空腹…… 我看着一个个医生护士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那一刻, 我除了疲惫就只剩下感激了 ----他们如此执着,“扣押”我不放我走, 并把我从头到尾查了个遍, 不就是为免遗漏任何蛛丝马迹吗?

 

相反, 我老公就有一次非常失望的急诊经历----在熬了五个小时之后, 他无可奈何, 愤而离场。 后来跟朋友聊起看急诊的体验, 还真是褒贬不一因人而异。 也许还是看运气?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医药分家

 

说起在加拿大看病不要钱, 严格讲是指免费的诊断, 检验, 和治疗(包括手术治疗)。 但是, 药品不是免费的, 是医疗卡不包含的。 这就是加拿大医疗的另一个特点: 医和药分家。

 

医药分家具体表现在: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只负责开药,他们的诊所里都没有药房,药房是独立于诊所或医院之外的机构, 病人拿着医生开的药方,愿意去哪家药房取药就去哪家。所以说, 加拿大的免费医疗是只包医、不包药----看病确实不花钱,但买药是要自己搞掂的(住院期间的某些药费例外)。

 

比如, 感冒发烧一般是不去看医生的, 看了医生也会告诉你“去买退烧药吧“。 退烧药不属于处方药, 没有必要找医生开, 直接到药店的柜台上取了付钱即可。 如果发烧是被诊断出有炎症, 医生会给你开消炎药, 你就拿着那张处方去药店排队, 药剂师(pharmacist)会当场为你配制出你需要的药品和剂量, 你付钱取药。

 

也就是说, 不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都不包含在医疗卡之内, 都需要自己付钱, 这也衍生出另一个话题: 医药保险(后面详述)。

 

国内不是抱怨医药系统拿回扣的现象很严重吗? 这在加拿大就能避免。 医和药泾渭分明, 不必讲关系, 不必递红包,  不用看谁的脸色, 不用向任何人求情, 一切都在监督之下井然有序。

 

在加拿大, 药剂师也是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要成为合格的药剂师, 也需要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以及考核和领取执照的过程, 他们同样也是付出得多回报得多的专业人士。

 

医药保险

 

既然是只包医不包药, 那么拿着医疗卡并不等于万事大吉, 那还需要购买医药保险。

 

医药保险, 如同任何其他保险一样, 都是未雨绸缪。 在加拿大, 免费诊治外加医药保险, 这样才基本保障了看病无忧。

 

如果你有工作, 可以通过所在的公司或机构买; 如果你是自雇, 可以在市场上选择适合你情况的买。 一般来讲, 夫妻双方, 至少有一方得购买包括孩子在内的全家医药保险----药险和牙医险。孩子在满十八岁以后, 如果出示读大学的证明, 可以被父母的保险涵盖到二十五岁(不排除各公司的具体作法略有差异)。

 

通常, 进入公司后, 人事部会出示给你本公司集体购买保险的条款选择, 你选定了之后就每月从工资里扣, 你就有了一张与你员工号挂钩的医疗保险卡, 也称为福利卡(Health Benefit)。 去诊所看病时只需刷医疗卡, 但拿了医生处方去药房开药时, 就要出示医疗卡和保险卡,  药剂师会根据你的保险卡判断出, 你为这瓶药要付多少钱----是分文不出还是出一部分还是全额支付。

 

比如, 我儿子小时候骨折, 动完手术后, 住四人病房还是单人病房, 由父母的保险卡决定; 为恢复手臂的形状和力气, 需要做理疗, 还要买矫形器械, 那两样都不包含在医疗卡之内。 我所在机构的良好医药福利报销了几乎所有费用(当然那也是从我每月工资里扣来购买保险的结果)。

 

加拿大有几家著名的保险公司, 很多机构的员工医药福利都是他们在做的, 比如Sun Life, Canada Life, Manulife, Standard Life 等等。从名称上即可看出, 医药保险关乎生命健康, 购买保险人人有责。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听上去和美国的医保没什么不同, 还是要自己掏钱。没错, 这部分确实和美国一样, 国家不能负担你, 必须自食其力。

 

有人质疑, 只包医不包药, 那算什么免费医疗呢? 但是这种想法相当片面。

 

试想, 从看病诊断, 到验血或CT或核磁共振等检验, 再到动手术住院康复等等, 这些全都是由医护人员付出的劳动, 而他们是肩负着起死回生的重任的, 他们的付出不必支付酬劳吗? 医生之所以能成为医生, 那得付出多少年的学习和实践啊! 政府尊重医生, 并为居民支付这笔最大的花销, 就是要确保医院不变成功利之地, 医生在面对病人时----无论贫富贵贱----都必须无条件地救死扶伤, 而不能因病人没钱而被拒之门外。

 

然而, 药品, 牙齿护理, 以及各种额外治疗等等, 都可能是个无底洞。 政府背上免费看病的负担已相当沉重, 如果再来个医药全免, 世界上有几个政府能扛得住啊? 所谓福利的含义,都是指最基本的民生民权, 若需求更多, 那就要贡献更多, 自谋出路。


...... ...... 

 

说了这么多, 还是感觉只是说了加拿大医疗的冰山一角。 简言之,加拿大的医疗、医保体制与中国有着太多的不同,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而且我也只是一个旁观者,说的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表面上的皮毛。但仅就我自己体验和见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 加拿大在医疗福利, 医疗关怀, 人文服务等方面还是不错的, 但在管理体制和工作效率方面还有待提高。 医改, 在任何国家都是头等大事。 如果你爱加拿大, 那就来吧, 一起来改造她和完善她。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