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移民容易,融入太难

来自:西财小张 0 0 2017-04-27


两年前的前天,一架涂着红色袋鼠的飞机稳稳的降落在悉尼金斯福德史密斯机场,懵懂的儿子突然问我,“爸爸,我们这次出来要玩几天?”我收拾好传送带上送过来的六个箱子,心不在焉的回答他:“可能要待一两个月吧。”儿子有些不开心,说他想回上海了。当我们走出机场,太阳高高的挂在当头,那是悉尼的清晨,一天的开始,忙碌的行人和行色匆匆的旅客让我明白我的一段新的人生就这样启程了,我看了眼机票,故乡就像手上的这张单程票根,那是我回不去的过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第一天开始,我就重复着二十多年前从家乡到上海的每一个步骤,唯一不同的是我所使用的语言从中文变成了英文。找学校,找房子,找工作,我尝试着每一个可能去努力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遇见过的绝大多数澳洲人都非常友好和热情,他们也很好奇我来澳洲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题,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以同一个问题结尾:你喜欢这里吗?你想在这里过怎样的生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很多次,我用了两年时间给我自己答案,我喜欢这里,尽管这不是我的国度,但我想融入,却不知门路。关于融入的话题,曾经请教过很多久居澳洲的老移民,他们很直接的告诉我,“生活在澳洲很容易,但想真正融入澳洲,没有任何可能,无论你如何努力,你总是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 这是个很武断的答案,但现实也残酷的告诉我们它似乎又不无道理。接触到的每一个移民都用不同的方式在这个国度生活着,有的幸福,有的挣扎,有的痛苦。融或者不融,你很难说谁对,或者谁错。


故事壹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小丁,单听他的声音,你几乎听不出他和澳洲人有任何区别。九年前父母送他来澳洲读书,一为了移民,二来争取真正的融入主流澳洲社会。小丁信心满满,从第一天踏上这个土地就刻意的把自己隔绝在华人甚至亚裔人士之外,他仔细观察着澳洲同学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饮食,服装,发型,爱好甚至表达方式,并尽一切可能去模仿,三年下来,他自认英语已完全和澳洲人毫无二致 。


毕业后也很顺利的进入律师事务所,衣着光鲜的出入各种高档的写字楼,也开始以律师的身份为各色人等代理法律事务,优秀的小丁甚至还和一位澳洲姑娘开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作为精英华裔在跨入主流社会的路上似乎已然和澳洲本土才俊平起平坐,但当小丁脱下西装,回到父母身边,谈起九年来的努力和付出,谈起融入,小丁觉得很累,很无力。


他说,即便他拥有着澳洲人也羡慕的职业和收入,即便他操着一口别无二致的澳式英语,即便他也拥有很拿得出手的澳洲本地工作经历,又即便他已经很了解澳洲人的文化,思维方式,但还是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很多时候被有意无意的排斥在澳洲人的圈子之外,很多时候都能体会到澳洲本土客户对自己的不信任和若即若离。


小丁说,就像我们看到澳洲人就觉得他是外国人,他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人一样,在他们眼中,我们在这里,永远是外国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故事贰


老冯说起自己的人生,总喜欢用幸运来概括。


二十几年前,单位里有公派出国的名额,大家都争着去美国,澳洲死活也没人愿意去,老冯在领导的谆谆教导下,并在领导给多付一份工资的承诺下,老冯两眼一抹黑的被送到了布里斯班。


年轻气盛的老冯哪里受得了二十几年前布里斯本的寂寞,待满一年后想着法的和领导申请回国,那一年的夏天并不是你想回就回得去的,老冯却在百无聊赖中拿到了澳洲的绿卡,很快还把妻女从北京接到了澳洲,后面的故事平凡出奇,百无聊赖的老冯一不做二不休,三下五除二的又生下了二子一女,那个年代的福利相比现今还是要好出不少,老冯一个人工作养活着六口人还住着偌大的别墅尽管每月都花的精光,日子却也滋润。


老冯前几年搬到了悉尼,盘下了Westfield边上的一家饭店做起了中餐,也没有雇人,自己做大厨,太太管采购和日常接待,忙的时候三个大孩子时不时的过来搭个手,挣钱不多,也算其乐融融。


关于融入,我问老冯,用了三十年也改不了东北人的直爽:“融入,那不扯犊子吗?你领养个黑人丫头,你妈能把她当亲孙女吗?”


故事叁


隔壁的李哥看的很透,他说他儿子出生在澳洲,现在Year 7(初一),英文就是Local,到现在都听不懂中文,从小所有的朋友都是澳洲人,时常你在我家过个夜,我去你家吃个饭,玩的挺好,奇怪的是小学四年级后,澳洲孩子就渐渐疏远,有自己的圈子了,也不太能邀请到一起玩了,他儿子也更倾向找华人的朋友去玩。


李哥说,他也去好几个精英学校考察了几次,发现进入中学后,同种族的小团体非常明显,印度人找印度人,中国人找中国人,澳洲人自己玩,这种现象会一直沿袭下去,即便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用李哥的话:“融入,其实是个伪命题,可以让孩子做这个尝试,但千万不要抱任何希望。”


后来,我渐渐的想明白了,就如那些常年居住在中国的洋面孔,即便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方言,我们依然会以外国人的眼光看他;即便你或许和他无话不谈,但他永远也走不进你的内心深处。这种骨子里的种族区分,无论你是谁,你在哪里,都挥之不去。


儿子现在读六年级,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他还是喜欢和中国朋友一起玩,因为就像照镜子,我们看起来都一样,但和澳洲小朋友在一起,我们彼此都觉得不是一类人,那种感觉怪怪的,成不了好朋友。


尝试融入,对每个移民而言都是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或话题,对生活的期望不同,也就有不同的应对。


来源:澳洲财经见闻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