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澳洲医生的社会地位

来自:高小胖儿 0 0 2016-12-20

早上看到朋友圈有人转了这样一条微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怎么说好呢?


近年来自己逐渐形成了一种观点,在用愚蠢足以解释的情况下, 就不用恶意去推测别人。


尽管有一种观点认为,愚昧是最大的恶。但在我看来,通过洗脑来制造愚昧,这才是最大的恶。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愚蠢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如在20世纪(我知道现在是21世纪)的科技水平下,还出现全国范围的大面积饥荒,尽管某国政府一直对外宣称这是自然灾害,但明白人都知道,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还是说说在一个正常的国家里,医生的地位是如何的吧。下面这些都是来自亲身经历,井娃之见。


场景一:儿子入学


早两年给儿子办入学手续时,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小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在了解到孩子他妈在国内是一名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儿科医生后(儿科医生的英文是一个专业名词,paediatrician,这个词即使是本地人,也不是很多人懂,一般都只是会说children’s doctor。这个词一说出来对方能听懂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了),校长和主任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wow了一声。


后来校长出去给我们拿份什么资料时,在外面和一位老师聊了几句,听到他在说我们有一位新学生的家长是儿科医生啊,然后对方也是wow了一声。


我不想把场面描述的太过戏剧性,说什么对方眼前一亮,态度马上变得好起来,因为人家的态度本来就是非常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但当时在现场看到对方是这样反应时,老实说,心里确实是小小地虚荣了一把。事后和孩子他妈交流观点时,才发现原来虚荣的不止我一个。


插播一下:在我看来,这边的小学校长其实就是一个高级打杂的:有老师病了,校长代课;打扫卫生的校工忙不过来,校长拉着垃圾桶去倒垃圾;学校活动,校长和一帮义工去搬桌椅。当然,高级一点的工作也有,比如说去走上层路线,为学校拉经费。看过一份资料,说影响一个学校排名的因素中,包含了这个学校的管理层能从当地政府拉到多少经费。我儿子这个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校长退休后,学校排名一度从全悉尼排名30多,降到排名50多。不过还好,一年后,新校长能力发挥出来了,排名就重回30多。


场景二:小诊所


这边看病的基本流程是,先去小诊所看家庭医生(GP,General practitioner,更准确的说法是全科医生或通科医生),如果是什么小病小痛的就给当场解决了。但如果病情复杂,GP会写信推荐到大一点的综合医院找专科医生(Specialist)。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心脑血管医生之类的,都属于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不能说哪个能力更高,但从职业资格获得的难度来说,专科医生要比全科医生难很多。


因为这边规定GP给病人的看病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为的是保证就医质量。所以一般医生开始时都会和你聊一下天,美其名曰了解病人。我们第一次去看GP,是去办理儿子的免疫证明(这边小学入学要求提供已接种疫苗的证明),遇到的是一个会说粤语的华人男医生,非常健谈。当他了解到孩子他妈在国内是儿科医生时,一下子来了兴趣,问了很多国内医院的事情。


当他听到国内的顶级儿科专科医院的医生每天要接待100个病人时,一脸的不可思议。后来他很婉转地问到,病人分配的时间这么少,能把病情介绍完整吗?孩子他妈尽量用平实不带感情色彩的语气简要介绍了国内就诊的情况,看得出来,他是第一次听到来自国内的医生亲口介绍国内的医疗状况。他听的很仔细,全程没有发问。听完后他沉默了一会,然后问我们有没有计划在这边重新做医生,并告诉我们,在这边做医生压力也是很大,但工作量肯定不会像国内那样。如果对病人没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而导致误诊,当医生的会有被吊销行医资格证的风险。


还好,我们只是介绍了国内的就诊情况,还没有提及医患关系和医闹风险方面的情况。这不是出于什么家丑不可外扬的考虑,而是觉得把伤口暴露出来并不会加速愈合,而且交浅言深,并不是得体的行为。


场景三:大医院


老婆怀孕期间要去大医院产检,需要用到各种现代化医疗仪器和设备,这在小诊所是做不了的。


于是在翻译的陪同下,见到了专科医生。以我们的英语水平,普通的日常会话,连蒙带猜的基本都可以搞定。但关系到身体健康方面的,第一次去还是谨慎一点好,何况翻译是可以免费申请的。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男女老少黑白黄棕的专科医生都见过,无一例外,只要知道孩子他妈曾经是中国的同行,都会一下子热情起来,嘘寒问暖的。毕竟遇到国外的同行,都难免会多说几句的。


其中遇到一位来自马来西亚会说粤语的医生,谈起当年他从马来西亚过来澳洲读书,毕业后留在这边做医生的经历:怎么刚开始过来读书时功课跟不上,到后来终于熬出头毕业了,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后,终于当上了专科医生。当被问到为何当初会选择来澳洲当医生时,他回答说,本来是打算读完书后回马来西亚当医生的,后来发现在澳洲当医生更好(当时我没问澳洲比马来西亚更好在哪里),于是就留下来了。


后来和这位医生熟络了,聊开了,慢慢地他告诉我们的事情就多了。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复述别人的故事了。简单来说,人家了解到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和这个国家的制度是分不开的。既然自己有这样的实力和机会可以在这里落地生根,why not?


在澳洲,医生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或者这么说吧,凡是重视人权的国家,该国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一定高。毕竟只要人命是值钱的,人权是受尊重的,那与人的生命健康关系最密切的医生,必然也是值钱和受尊重的的。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医生经常受质疑,受侮辱,受打击,甚至连生命安全都无从保障,那这个国家的医生的社会地位能高到哪里去?其人权状况又能好到哪里去?


想要改善一个面包的质量,要从面粉,麦子,甚至土壤环境等做起。


作者:大宇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