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只有不自由的人才纠结要在哪儿生活

来自:小石头0116 0 0 2016-11-28
一个在中国饭局上哽咽的德国人


酒过三巡之后,大鼻子通红的 P 站了起来。长条形的豪华餐桌上杯盘狼藉,据说难得一见的青岛原酿啤酒一扎一扎地站在一摇一晃的满桌宾客面前,也一摇一晃地扎在满面红光的 P 手中。彼此邻座的人们激烈而亲密地咬着耳朵交换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彼此相对的人们在大声而热烈地吆喝着觥筹交错,颇为热络的几个交际者举着杯子急急又诚恳地穿行在杯盘之间,雷达一样闪烁的目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照顾到最多的对视。

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饭局,半公半私的应酬。
 
在这一片自有章法的混沌之中,作为唯一的德国人,P 站了起来。
 
他郑重地敲敲杯子,然后微微低头对我说,高,能不能帮我翻译一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狼狈地放下啃得正欢的青岛大虾,顺着他站了起来。人们林林总总的目光,向我们聚集过来。

德国律师 P 是律所合伙人,这是我和他在中国出差的第三天,也是开始从事中国业务的 P 第十次来青岛,距离他第一次来青岛、开始他纵贯人生的中国情结,已经十年过去了。
  
通红的鼻头略略地抽动了几下,他缓慢而郑重地开始了。
 
距离我第一次来中国,来青岛,已经十年过去了。我也记不得这是我第几次来中国。每次来,我都会来青岛看看。我在这里认识了我的中国兄弟,我在这里受到了这样热情而完全的接纳,这种感受,是我在德国的人生中,从没有经历过的。你们中的一些人知道,在德国,我有一艘小帆船。我是一个热爱帆船的人。人们说,热爱航行的人,毕生都在寻找故乡。而我想告诉你们,在这里,在青岛,我找到了一个故乡。
 
他停顿一下,又缓缓地继续说:我想要和你们分享一句我最爱的拉丁文古谚:Ubi bene, ibi patria. Wo es mir gut geht, dort ist meine Heimat.
 
说完,他的眼睛忽然红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我与他共事的第二年。我第一次见他感性至此。在他略略颤抖乃至于哽咽的声音中有一些不能不让我慎重万分的情愫,正在万分急切地期待我用中文给它们寻找一个出口。在座的许多人,都和他一样年过半百,在各行各业身居高位。或多或少,他们早已适应和擅长于在各式各样的饭局酒局中适当地真诚,也适当地虚伪。忽然这位人高马大的德国人,以卸下心防的姿态就要将自己的真心和盘托出,有种微妙的紧张在空气中弥漫。
 
我低头想了想,说:我能想到的最合适的翻译,是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诗:此心安处是吾乡。
 
像是念对了某个神秘的通关密语,浮在空气中那些微妙的紧张,忽然爆发成一种心有戚戚的感动,以蜂拥而上的掌声与干杯,回应德国人 P 在中国的一番坦诚。

一个在德国地铁上听陈奕迅的中国人

在德国的第七个年头,像是一种无形的义务一样,在第 N 次经过阴晴不定的天空时,总要好好问自己一句,七年之痒,到了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早餐吃德国的面包,午餐吃中国的叉烧,晚餐常煮日本的毛豆,看卷福的福尔摩斯,坐在满眼金发碧眼的地铁中时,耳机里徐徐响起的或许是陈奕迅。


在似懂非懂的粤语歌词里,心头偶尔也会掠过一点不知身在何处的茫然:我在哪里?我属于这里吗?
 
可是,当我想起在一个举目皆是中国人的酒桌上,忽然激动到哽咽的P,他眼中看到的,又是什么?他熟练地使用筷子,喜欢吃麻婆豆腐,中文却只会说你好。他最爱喝的啤酒叫青岛,最爱去的城市叫厦门,最心爱的谚语却是拉丁文。那个让他热泪盈眶的中国,是我眼中的中国吗?他在哪里?他属于那里吗?
 
又可是,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说,属不属于,究竟有多重要呢?如果扪心自问,我们,难道喜欢的不就是这样的生活吗?
 
拥有定义自己生活的可能性,本就是这个时代最为慷慨的馈赠,不是吗?

穿梭在河的两岸,却乐意住在船上的人

我想我是在看着无语凝噎的 P 的那一刻忽然明白,为什么共事并不很久的我们,总是像有相处了几辈子一样的默契。因为,和我一样,P 也是一位住在船上的人。
 
这世上有那么一条河,我们住在河两边。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可能会出生在河的左岸,或者是河的右岸,然后用尽了童年的想象去构造脑海中的彼岸。
 
于我而言,这彼岸或许是尖顶的教堂是连绵的森林,或者嘴角向下的德国式微笑。于他而言,彼岸或许是热烈的笑容是紧握的双手,或者酒过三巡的中国式拥抱。
 
去彼岸看看。为这一点人生中无可回避的好奇,付一捧热血,买一张船票。在登船的那一刻人们眼神明亮心跳剧烈,顾不上前望,也顾不上回首。无论彼岸是完美地再现童年的想象,或者彻底颠覆这想象,我们的人生,其实从踏上这前途未卜的追寻之路的那一秒,就已然改变了。
 
这已经不是那个走出去,就回不来的时代了。无论于他,还是于我。
 
在岸与岸之间,被无数世代无数人的好奇与尝试所打造起来的,叫做船。往返的速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迅捷,频繁穿梭的船只,匆忙穿梭的人们,让满足好奇心所需付出的成本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降低。
 
然而在这种简直超越了想象的便捷中,习惯了适土而居的我们,仍然会被一种不断的焦灼叩问:我来过了,我见过了,然后呢?然后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要留下吗?或者回去?

好像此岸,或者彼岸,一定要有一个答案。此乡,异乡,一定要有一个故乡。
 
但是,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些人,是以这两岸间的穿梭为乐?
 
在看似不安定的迁徙之中,却埋藏着一个行走的人轻的乐趣和深的幸福,所有好像无法和谐共存于一个画面的色彩,却在对撞之下,激发出意外的美丽。
 
终于有一天,我们可以拥有这样的可能性,不必拘泥于地理意义上的国界,把足迹带到想象所及之处,来自此岸的经历与来自彼岸的风景,在自己的内心共存,彼此都有彼此的分量,又在碰撞和摩擦中诞生些许新的火花。
 
P 所见到的中国,是带着德国滤镜的中国,我所见到的德国,又何尝不是带着中国滤镜的德国,但就是在这个叫做世界的河上不断地奔袭往返中,我们彼此对此岸的审视,对彼岸的理解,都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更新。此岸度过的时光,和彼岸度过的时光,像两条汇入生命的河流,绝不可能再泾渭分明地彼此区别,而在这混沌中不断奔腾着的颜色,不就是我想要的吗?
 
承认吧,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在不断地启程中,正在不断地消弭。但也在不断地消弭中,不断地诞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叫做四海为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凄凉吗?恐怖吗?未必。
 
不见得这是一条适合所有人的路,可是此岸的人有此岸人的幸福,彼岸的人有彼岸人的幸福,浪游的人,怎么就不能拥有浪游者的幸福呢。
 
是啊,人们还是在急切地询问,此岸,或者彼岸,你到底要哪岸?这个城市,那个城市,哪里才是最好的城市?
 
但是,如果我说,我就是要住在船上呢。
 
如果我说,最好的城市,就是没有牢笼的人心呢。


来源:浪游者 | 曹高君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