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专家

    威鲨移民首席专家

    添加移民专家微信,为您提供专属1V1咨询服务
  • 海房专家

    鲲洲海外置业专家

    为您提供海外最新房产投资资讯,定制专属海外置业方案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9-933-922
  •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公司:0755-86541970(客户服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公司: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2期C座C5-3
  • 上海公司:021-61769601(客户服务)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7-308室
  • 杭州公司: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五星路198号瑞晶国际商务中心2205-1室

我看香港免费医疗制度

来自:香港风云 0 0 2014-10-12


 
 
  香港早期的医疗服务主要由慈善机构提供。香港在政治上实行殖民地封闭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低税率,不干预的自由主义制度,政府对社会福利领域介入很少,负有限责任。1872年,在一些华人领袖的支持下,东华医院兴建,成为全港第一间私人慈善医院。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转型期,制造业兴起并逐步走向成熟,人口数量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而剧增,香港逐渐成为一个人口密集、工厂林立的大都会。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的同时,各种社会 问题 也不断出现,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下,6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开始逐步建立起向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援助的杜会福利计划,是补缺型的社会安全制度。1965年香港政府发布了第一个社会福利政策白皮书,标志着香港社会保障事业的起步。这一巨变使得原有的家庭保障濒于崩溃,传统的由家庭照顾老人、儿童、失业者的功能开始削弱。
 
 
  香港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所有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市民。确定这样的覆盖范围,是因为香港医疗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市民提供整体医疗体系,保证没有市民会因为经济能力不足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医疗服务。
 
 
  【香港的公共医疗服务制度与公立医院】
 
 
  香港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直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占主导地位,现共有41间公立医院、48间专科门诊和74间普通科门诊,床位数约占总全港病床总数的87%,提供全港88%的住院服务和29%的门诊服务。有13所私立医院和3700所私人诊所(医务所),私立医院病床约占全港病床总数的13%,提供全港12%的住院服务和71%的门诊服务。香港的公立医院不是一个独立的利益单位而是附属于政府的,没有营利的动机。医管局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唯一法人,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运营和发展公立医疗机构,向政府提出服务及资源需求的意见和收费政策建议等。医管局将所有公立医疗资源按地域划分为7个医院联网进行管理,并以医院联网为基础,统筹和管理医疗服务和资源,即全局采用统一的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相同的条件聘用医生,集中采购药物和医疗设备,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医院员工薪酬标准等。
 
 
  香港市民去公立医院和诊所看病只需支付少许费用。公立医院和诊所的收费标准是,普通病房每日收费68元(2002年11月29日上调为100元),一切膳食、住院、化验、药物及手术费用均包括在内。不仅如此,住院期间的一日三餐,也都由医院免费提供给病人。以开胸的手术为例,一般在香港的公立医院,一个开胸的手术费用大概在5万元,加上其他的费用,大概需要十几万。病人如果住院一周,也就只需要支出700元港币。如果病人选择私立医院,手术费就得50万元左右。公立普通科门诊诊所每次诊症收费37元,专科门诊服务,首次诊症收费100元,其后每次诊症只需付60元,而每种药物只收10元。此外,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CSSA)的人士,更可以申请豁免。为保障没有领取综合援助的3类人士,即低收人人士、长期病患者及贫困年长病人,政府制定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香港的公立医院和诊所收费水平远低于成本,据测算,公立医院普通病房的成本是每天3100元,而收费标准连零头都不到。
 
 
  在香港,并没有医疗卫生费用的报销补偿制度。病人有三种选择,一是选择政府直接提供的医疗服务,二是社会上的慈善基金,第三种则是商业医疗保险。这与其他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第三方付费的制度是有本质区别的。在香港,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不高。购买商业保险的大多数是有钱人,他们用高价购买快捷的医疗服务。
 
 
  【公共福利带来普遍的劣质服务】
 
 
  香港的这套医疗保障制度曾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好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一,然而,香港医疗制度也并非十全十美,它实际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面临着许多挑战:
 
 
  香港没有政府设立的医疗保险,只有商业医疗保险。政府提供给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是通过公立医疗机构对就诊市民实行高福利、低收费去实现的。公立医疗机构92%以上的经费由政府以财政预算拨款方式提供。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3%-6%。高福利、低收费带来的是劣质的医疗服务。患者必须听从公立医疗机构按其病情轻急缓重所作出的候诊、住院或手术安排,不能选择医生,所提供的住院病房基本上都是3-5个以上病人共用一间。由于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低廉,就诊患者多,因此,除急诊和普通科门诊外,专科门诊、住院和手术的轮候时间都较长,如目前市民首次预约专科门诊的等待期约为4个星期,癌症手术一般需等候3-4个月,白内障手术轮候时间达3年。医生会根据病人病情状况和患有该病的其他病人数量做出计划,对病人进行排队。尤其是慢性病和手术,有的时候甚至要等待数月。不过,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病情突然恶化,会被送进急诊解决问题。
 
 
  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6年度,香港政府在医疗上的投入约276亿元,到了2009~2010年度,这个数字上升到的33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9%。2009~2010年度香港的医疗预算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4.8%,支出比例仅次于教育(22.3%)和社会福利(16.3%)。政府人均医疗投入达到4000多元港币,而在内地,2008年财政投入仅1000亿元,人均医疗还不到100元。
 
 
  【高福利无法长久持续,改革何去何从】
 
 
  香港公立医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税收,由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政府采取预算拨款的形式给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经费。医生和有关人员均享受公务员待遇,接受政府统一规定的工资待遇。
 
 
  近年来,香港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老年人口有了很大的增加。据统计,目前,全港670多万人口中约有11%为65岁或以上的老人,预计到2019年,这个比率将增到15%。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全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增加。因此,即使保持香港市民的现有医疗服务享受水平不变,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也将要求政府不断增加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政府财政将面临巨大压力。而且,香港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慢性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些病患恐须长期倚赖公营医疗系统。
 
 
  这样的制度需要的是政府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投入,对于香港政府能否持续地负担起市民的医疗费用,一直就有不同的声音。对香港应该选择何种医疗制度,香港人也经历了20多年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香港政府的负担在不断加重。香港政府成立的专家小组于1999年完成了题为《香港医护改革,为何要改?为谁而改?》的报告。报告认为,香港医疗保障制度必须改革,且改革的指导原则是,透过一个政府与市民分担责任的制度,政府确保每个市民均可获得合理而个人能够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报告还指出了香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五个具体目标为:维持及增进平等;改善质素,提高效益;控制政府的医疗支出,使政府的资源分配更切合社会需要,从而提高医疗财政的稳定性,并可以适应社会的变迁;满足未来市民的需要;以及避免医疗总开支不合理上涨。
 
 
  2008年3月,在多方咨询和研究的基础上,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长达131页的题为“掌握健康掌握人生”的医疗改革咨询文件,让全体港人讨论。提出了社会医疗保障、用者自付费用、医疗储蓄户口、自愿私人医疗保险、强制私人医疗保险、个人健康保险储备等六种医疗融资方案。2010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表医疗改革第二阶段公众咨询文件《医保计划 由我抉择》,建议推行由政府规管的自愿医疗保障计划,这个计划希望通过市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由私立医院分担一部分公立医院的负担。不过,对已经习惯了免费医疗服务的香港市民来说,这样的方案显得难以接受。改革方案在征求民意的阶段遇到了麻烦,大多数的意见反对这样的改革。
 
 
  结语:
 
 
   这就是被大陆医改组某些专家奉为圭臬的香港医疗保障制度。似乎在今天,建立一个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以为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对于确保医疗费用负担的公平性至关重要。尤其是美国通过全民医保一案,更是一场标志性的变革。然而,这种国家主导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在此之前,民间互助(例:英国互助会、共济会,全国覆盖率达98%)、自发慈善(富人慈善基金、宗教慈善等)、家庭等一直是社会解决个人养老、疾病、健康保健的主要途径。人们越来越不信任民间和自发行为,而诉诸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指导。免费公共福利带来的是普遍的劣质服务,翻阅诸多数据无一不是支持了我这个观点。
 
 
   我支持自用自付的行为,为自己负责的行为。当你把一切都交由国家,用公权力来代替市场做决策,那就意味着你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都由国家来控制。千万不要弄错了,所谓高福利,那不是给你自由,那是将你奴役。( 来源 )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